《破阵子·柳下笙歌庭院》原文赏析

  • zhèn
    ·
    liǔ
    xià
    shēng
    tíng
    yuàn
  • [
    sòng
    dài
    ]
    yàn
    dào
  • liǔ
    xià
    shēng
    tíng
    yuàn
    huā
    jiān
    meì
    qiū
    qiān
    chūn
    lóu
    dāng
    shì
    xiě
    xiàng
    hóng
    chuāng
    yuè
    qián
    píng
    shuí
    xiǎo
    lián
  • jiàng
    děng
    xián
    peí
    leì
    cán
    dào
    liǎo
    chán
    mián
    绿
    bìn
    néng
    gòng
    duō
    shào
    hèn
    weì
    kěn
    qíng
    duàn
    xián
    jīn
    nián
    lǎo
    nián

原文: 柳下笙歌庭院,花间姊妹秋千。记得春楼当日事,写向红窗夜月前。凭谁寄小莲。
绛蜡等闲陪泪,吴蚕到了缠绵。绿鬓能供多少恨,未肯无情比断弦。今年老去年。


相关标签:追忆生活怀念歌女破阵子

译文及注释

译文:在庭院下的柳树旁,有人弹奏歌曲,花丛间也有姐妹在嬉戏。还记得当年在青楼时的那些事,在月光下红窗前写封书信,谁又能替我寄给小莲呢?烛陪人落泪,春蚕吐丝,诉说着无尽的凄楚缠绵。乌黑的头发又能经得起多少次生离死别,未必能像断弦一样无情。今年依旧比去年还要衰老。

注释:破阵子:唐教坊曲,一名《十拍子》。陈旸《乐书》:“唐《破阵乐》属龟兹部,秦王(唐太宗李世民)所制,舞用二千人,皆画衣甲,执旗旆。外藩镇春衣犒军设乐,亦舞此曲,兼马军引入场,尤壮观也。”按《秦王破阵乐》为唐开国时之大型武舞曲,震惊一世。玄奘往印度取经时,一国王曾询及之,见所著《大唐西域记》。此双调小令,当是截取舞曲中之一段为之,犹可想见激壮声容。六十二字,上下片皆三平韵。

小莲:人名。

绛蜡(jiàng là):红蜡烛。

等闲:无端。

吴蚕:吴地的蚕,江苏一带盛产蚕丝,故称“吴蚕”。

到了:到底。

绿鬓(bìn):指乌黑的头发。

无情比断弦:像断弦一样无情。 《破阵子·柳下笙歌庭院》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北宋年间,一个时代充满了文化繁荣和社会变革的时期。在这个时代,许多词人都喜欢去青楼,这是一个提供娱乐和休闲场所的地方。在青楼里,词人们可以欣赏音乐、舞蹈和各种艺术表演,同时也可以与青楼女子交流和相处。

在这个故事中,主人公是一位词人,他经常光顾青楼,并与一个名叫小莲的青楼女子相识。他们之间建立了一段美好的回忆,彼此之间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们一起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分享了彼此的喜怒哀乐。

然而,时间不可逆转地流逝,小莲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位词人深深地感到了失落和思念之情。他无法忘记小莲,也无法忘记他们在青楼里度过的美好时光。为了表达对小莲的无限相思和怀念之情,他决定写下一首词。

这首词是词人用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念的一种方式。通过词的艺术表达,他将自己的感受和回忆传达给读者。这首词可能充满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对小莲的思念以及对青楼生活的独特描绘。

这篇创作背景展示了北宋时期的文化氛围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它揭示了词人们对于青楼生活的向往和对于逝去时光的留恋。同时,它也反映了人们对于爱情和情感的追求,以及对于美好回忆的珍视。这个故事通过词人的视角,让读者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情感和情绪,同时也引发了对于生命和时光流逝的思考。 《破阵子·柳下笙歌庭院》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这篇鉴赏文章描述了一个富贵之家昔日的欢乐场景,其中有人物、活动和环境的描写,生动而概括地展现了当时的歌舞升平和豪华生活。在这个生活圈子中,有一个令人思念的小莲。作者将前两句的描写归结为“春楼当日事”,并将这些回忆写成一封书信,想要寄给小莲。然而,由于不知道小莲身在何处,这美好的回忆已无法与她共享,这不免引发了作者的感伤。

下片开头,虽然使用了李商隐的名句,但与原作并不完全相同。其中的“等闲”和“到了”两个词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使句意增加了一层无可奈何的感叹。这种艺术手法既是“推陈”,又见“出新”,特别值得赞赏。最后三句表达了人们一年一年地逐渐老去的感叹,尽管今天仍然是“绿鬓”,但毕竟无法承受愁恨的煎熬,然而仍在苦苦支撑,还没有到达立刻就放弃的地步。这三句之间环环相扣,委婉曲折,最终诉说了九转回肠的情感。

整首词描写了词人对小莲的思念。大概是和小莲隔别已久,无法与她取得联系,思念之情难以言表,不由自主地流露在笔墨之间,缠绵往复,仿佛有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螨炬成灰泪始干”的情思。从词人对一个歌妓如此真挚的思念中,可见他对女性绝无轻薄之意。 《破阵子·柳下笙歌庭院》鉴赏详情»

宋代诗人晏几道的照片
晏几道

晏几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他出生于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是晏殊的第七个儿子。晏几道曾担任过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职务。

晏几道性格孤傲,中年时家境中落。他与父亲晏殊一起被称为“二晏”。晏几道的词风与父亲相似,但他的造诣更加高超。他擅长表达言情之美,他的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因此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的作品直率地表达了情感,多以爱情生活为题材,因此被认为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

晏几道的代表作品有《小山词》。这部作品流传至今,展示了他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猜您喜欢

破阵子·小小红泥院宇

宋代 程垓

小小红泥院宇,深深翠色屏帷。
簇定熏炉酥酒软,门外东风寒不知。
恰疑三月时。
钗影半欹绿子,歌声轻度红儿。
醉里不愁更漏断,更要梅花看几枝。
起来霜月低。

破阵子·宿麦畦中雉鷕

宋代 辛弃疾

宿麦畦中雉鷕,柔桑陌上蚕生。
骑火须防花月暗,玉唾长携彩笔行。
隔墙人笑声。
莫说弓刀事业,依然诗酒功名。
千载图中今古事,万石溪头长短亭。
小塘风浪平。

破阵子 拟辛幼安壮词送同年张子白之官甘肃

清代 张惠言

路到阳关天尽,马过青海风轻。
夜泛蒲萄酬壮士,晓拨琵琶唱征声。
散衙新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