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在“芳草萋萋”的水中绿洲,向前后观看,那高桥像一条长虹横卧在空中,飞架在长长的河流两岸。通过高桥的道路,两旁的柳树被掩映着,随风轻轻摇曳。北归的鸿雁排成人字行,展翅飞过;往下看,路上的行人也一个个离去。
风停了,云散了,雨声也消逝了,一片寂静无声,抬头望去,鸣叫的马儿在哪里呢?
注释:长川:长的河流。
归鸿:归雁。诗文中多用以寄托归思。
萧然:萧条冷落,空寂凄凉。
隔岸:指河的对岸。
马嘶:指马鸣凄楚幽咽。
九回:多次翻转或萦绕。多形容愁思起伏,郁结不解。
《酒泉子·芳草长川》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是离别之情。上半阕通过描写景物来表达离别的情感。首先,词人向两边看望,眼前出现了“芳草长川”的画面,其中既有高山峡谷,也有水中绿洲。接着,词人向前后观看,看到一座高桥如长虹卧空,飞架在长川两岸,桥下的路两旁有柳树掩映。这样的描写交代了离别的季节和地点,即在春季的绿草如茵的郊野、一座桥下极为幽静的柳阴之中。描写别境之幽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别情之苦。最后,词人看到北归的鸿雁排成人字行展翅飞过,路上的行人一个个离去,只剩下词人一个人朝着远处的碧山边远眺,周围空无一物。通过比喻“归鸿飞”来暗示行人的离去,表达了词人与行人之间的情侣关系。整个上半阕以景物描写为主,情感通过景物折射出来,情景交融。
下半阕则从描写景物逐渐转为抒情。首句“风微烟淡雨萧然”描绘了雨后的寂静景象。接着,“隔岸马嘶何处?”通过反诘语使意境由静态转为动态。马嘶声划破长空,震惊了寂寞中悲哀的词人,好像伴侣即将来临,孤凄即将消逝。然而,举首望去,词人却看不到鸣叫的马儿在何处。这时,情感上的短暂转机又回到茫然不知所措的空荡之中。最后一句“九回肠”具有双关意味。一方面,词人通过逻辑推理得知马儿的主人在九曲羊肠的山路上奔驰,无法透过山峦看到他;另一方面,词人的凄婉之情犹如九曲羊肠,在内心中起伏跌宕,难以言状。下半阕通过描写景物和词人的情感来表达离别的悲伤和无助。
《酒泉子·芳草长川》创作背景详情»
冯延巳(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是五代时期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他曾在南唐担任宰相,过着优裕舒适的生活。冯延巳的词作多以闲情逸致为主题,充满了文人的气息,对北宋初期的词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的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才纵横,被宋初《钓矶立谈》评价。他的词集名为《阳春集》。
关于冯延巳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信息暂时无法提供,可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查找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