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在萧索凄冷的秋天夜晚,珍珠大小的眼泪从我的脸上滑落。枕头和竹席微微发凉,我翻来覆去,完全没有睡意。我残存着醉意,就快要醒来。在半夜时分起身,月光明媚得如同白绢一样,夜空如同水一般绵软平静。
台阶下面,“纺织娘”悲哀地啼叫这寒凉的秋天。秋风吹向院子里的树,夜晚悄悄,屋内的门也紧闭了起来。只可惜在旧时携手一起经历欢愉的地方,相思一夜就将人折磨得萎靡不振。
注释:萧索(xiāo suǒ):萧条冷落。
珠泪:珍珠大小的眼泪。
坠:指眼泪滑落。
枕簟(diàn):枕头和竹席。
展转:即“辗转”,翻来覆去。
浑:全。
寐(mèi):睡觉。
残酒:残留的醉意。
中夜:半夜。
练:柔软洁白的织品。
阶:屋前台阶。
啼(tí):啼叫。
络纬(luò wěi):即蟋蟀,一名莎鸡,俗称“纺织娘”。
金风:秋风。旧说以四季分配五行,秋令属金。
重(chóng)门:屋内之门。
旧欢:旧时的欢愉。
思量(liáng):思念、回忆。
一夕:一晚。
憔悴(qiáo cuì):瘦弱无力脸色难看的样子。
《鹊踏枝·萧索清秋珠泪坠》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词人在南唐末期的时代背景和个人遭遇。南唐在937年至975年期间,面临着周、宋两国的威胁,国家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而词人自己在这个时期,由于朋党之间的争斗,屡次遭受贬斥,无法在官场上实现自己的抱负。他对国家的局势感到忧心忡忡,自己的壮志未能实现。然而,由于时代的限制,他不得不含蓄隐晦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因此,他选择了通过闺中怨妇的内心视角来写下这首《鹊踏枝》。这首词以女性的视角来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和无奈。 《鹊踏枝·萧索清秋珠泪坠》创作背景详情»
这篇赏析是对一首词的分析和解读。这首词以“萧索清秋珠泪坠”为起句,通过描写景色和抒发情感,营造了凄凉萧索的氛围。接下来的词句继续深入描述主人公的心情和环境。主人公在床上辗转难眠,展示了他内心的痛苦和忧虑。同时,词中的“萧索清秋”也象征着南唐王朝的衰败,主人公的“珠泪坠”也暗示了词人因为国事而感到悲伤。
词的下片继续描写了室外的景色和声音,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描绘,增强了词的氛围。庭阶上传来冷冷的纺织娘的啼叫声,庭树瑟瑟,重门悄悄关闭,这些细节都衬托出主人公内心的凄清。
词的最后部分,主人公已经清醒,他在庭中漫步,思念与情人相处的美好时光。他认为值得珍惜的是旧时欢愉的回忆,而思念一夜之间使他变得憔悴。最后,词归结出题旨,表达了对旧时欢愉的深深怀念之情。
这首词的最大艺术特点是情与景的交融,景中寓情,情发于景。词中的“萧索清秋”象征着南唐王朝的动荡时局,词人通过怨妇的内心视角,含蓄地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沉重的心情。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喻,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鹊踏枝·萧索清秋珠泪坠》赏析详情»
冯延巳(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是五代时期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他曾在南唐担任宰相,过着优裕舒适的生活。冯延巳的词作多以闲情逸致为主题,充满了文人的气息,对北宋初期的词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的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才纵横,被宋初《钓矶立谈》评价。他的词集名为《阳春集》。
关于冯延巳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信息暂时无法提供,可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查找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