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原文赏析

  • sòng
    wáng
    wǎng
    zhōu
    wáng
    shǐ
    使
    jūn
    shū
  • [
    táng
    dài
    ]
    jiā
  • cǎo
    绿
    tīng
    zhōu
    wáng
    sūn
    nài
    báo
    yóu
  • nián
    huá
    chū
    guàn
    dài
    wén
    jiù
    gōng
    qiú
  • huā
    zhēng
    chūn
    táng
    shuǐ
    luàn
    liú
  • shǐ
    使
    jūn
    lián
    xiǎo
    ruǎn
    yìng
    niàn
    mén
    chóu

原文: 细草绿汀洲,王孙耐薄游。
年华初冠带,文体旧弓裘。
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
使君怜小阮,应念倚门愁。


相关标签:春天送别惜别

译文及注释

译文:在水中的小洲上长满了小草,王牧要出去游玩了。他年纪刚刚到了及冠之年,文章的体裁风格与父亲的相同。春雨过后,山上的花朵竞相开放,争奇斗妍,春水潺流,喷珠溅玉。王牧的叔父见到他后舍不得他离开,你母亲还在门口倚着门望着,每天都盼着你回来。

注释:吉州:今江西吉安县。使君:古代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汀洲:水中的小洲。王孙:本指王家的子孙,这里指王牧。薄游:漫游,随意游览。冠带:本指帽子和腰带,这里指及冠之年。古代男子二十岁称冠年。文体:文章的体裁风格。弓裘:《礼·学记》中说:“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后来用弓裘比喻子承父业。小阮:阮籍的侄子阮咸,叔侄二人都在“竹林七贤”之列。这里用来喻王牧叔侄。倚门愁:指让父母挂念、担忧。 《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王牧是一个历史人物,关于他的事迹现在已经很难确定。我们只知道他曾经担任过考功员外郎,与李嘉祐同时任职。在吉州,有一个姓王的刺史叫王缜,他在大历后期担任这个职务。而这个时候,李嘉祐则在吴越地区过着闲居的生活。因此,可以推测这首诗大致是在大历后期(774~779年),作者送王牧春日出游时所作。 《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这首送行诗描绘了一个年轻人离别探望叔父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送行者对他的祝福和赞赏。诗的明快基调体现了送行者对年轻人游历开阔眼界的支持和鼓励。

首联点明了送人春日出游的意思,引用了谢灵运的《悲哉行》中的诗句,以王孙为尊称,表达了对年轻人的尊重和赞美。汀洲作为送别的地点,细草绿的描写则暗示了离别之情。古人常将春草与离情联系在一起,这里的“细草绿”也蕴含了离别之意。

第二联介绍了被送者王牧的情况,并对他进行了赞许。王牧已经成年,承继了家学,擅长诗赋,是个才华横溢的人。诗中使用了“四弓裘”来比喻父子世袭的事业,既是对王牧的赞赏,也是对他所要拜见的叔父的称誉。

第三联设想了王牧旅途中的见闻,描绘了山野春天雨后的景色。春雨过后,山花竞放,春水潺流,展现了真正的春天的美丽。这些景色是身居市朝的人们所无法领略到的,通过描写这些美景,诗人表达了对王牧旅途中美好经历的期待和祝福。

整首诗以明快的语调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送行者对年轻人的支持和祝福,同时也表达了对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诗人传达了对年轻人旅途中美好经历的期待。整体而言,这首诗鉴赏了送行的情景,展现了送行者的情感和对被送者的赞赏。 《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鉴赏详情»

李嘉祐

李嘉祐,字从一,生卒年俱不可考,是赵州(今河北省赵县)人。他在天宝七年(748年)中进士,之后被任命为秘书正字。

关于李嘉祐的生平和事迹,由于历史记载的不完整,我们无法得知更多的细节。然而,作为一位进士出身的官员,可以推测他在唐朝的政治和文化领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根据唐代的官制,秘书正字是一种高级官职,负责处理皇帝的文书和文件。这个职位要求官员具备出色的文书处理能力和政治敏锐度。因此,李嘉祐被任命为秘书正字,可以看出他在文书处理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得到了认可。

尽管我们无法得知李嘉祐的具体生卒年份,但可以推测他生活在唐朝天宝年间(742-756年)。这个时期是唐朝盛世的一部分,政治稳定,文化繁荣。作为一位进士,李嘉祐有机会参与到当时的政治和文化活动中。

总的来说,李嘉祐是一位唐代赵州人,天宝七年中进士,后来被任命为秘书正字。尽管我们对他的生平和事迹了解有限,但可以推测他在唐朝的政治和文化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猜您喜欢

送夏侯审校书东归

唐代 钱起

楚乡飞鸟没,独与碧云还。破镜催归客,残阳见旧山。
诗成流水上,梦尽落花间。傥寄相思字,愁人定解颜。

诸门人送至龙里道中二首

明代 王守仁

蹊路高低入乱山,诸贤相送愧间关。
溪云压帽兼愁重,风雪吹衣着鬓斑。
花烛夜堂还共语,桂枝秋殿听跻攀。
相思不作勤书礼,别后吾言在订顽。雪满山城入暮关,归心别意两茫然。
及门真愧从陈日,微服还思过宋年。
樽酒无因同岁晚,缄书有雁寄春前。
莫辞秉烛通霄坐,明日相思隔陇烟。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唐代 杜甫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