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王舍人竹楼》原文赏析

  • wáng
    shè
    rén
    zhú
    lóu
  • [
    táng
    dài
    ]
    jiā
  • ào
    shēn
    xián
    xiào
    hóu
    西
    jiāng
    zhú
    gāo
    lóu
  • nán
    fēng
    yòng
    kuí
    shān
    shā
    mào
    xián
    mián
    duì
    shuǐ
    ōu

原文: 傲吏身闲笑五侯,西江取竹起高楼。
南风不用蒲葵扇,纱帽闲眠对水鸥。


相关标签:写物赞美抒情隐居闲适

译文及注释

译文:那些不为礼法所屈的官吏,悠闲地笑着面对那些皇戚权贵,在江西伐取竹子,建起高高的竹楼。南风吹来根本不用摇动蒲扇,头戴夏季的凉帽与江边的水鸥相对,安闲自在地歇息。

注释:王舍人:作者的友人,生平不详。
傲吏:不为礼法所屈的官吏。
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侯,受到特别的恩宠。这里泛指达官显贵。
西江:泛指江西一带,其地多竹。
起:建造。
高楼:指竹楼。
蒲葵扇:用蒲葵叶制成的扇,俗称蒲扇。
纱帽:夏季的凉帽。
闲眠:悠闲地午睡。
水鸥:即鸥鸟。 《寄王舍人竹楼》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王舍人竹楼是一座位于袁州的古老建筑,建于唐代宗大历年间。这座竹楼是由当时的袁州刺史,也是诗人的作者所赠予王舍人的。王舍人是一位文雅而才华横溢的官员,他在袁州任职期间,以其聪明才智和卓越的才艺赢得了人们的赞赏和喜爱。

这首赠诗是作者在任袁州刺史期间创作的,可以看出作者对王舍人的敬佩和赞美之情。诗中描绘了王舍人竹楼的壮丽景色,以及楼中的文人雅士们的欢聚和诗词交流。诗人通过描写竹楼的美丽和宴会的热闹场景,表达了对王舍人的赞美和祝福之情。

这首赠诗不仅展示了作者的才华和对王舍人的赞美,也反映了唐代文人雅士们的生活态度和追求。在唐代,文人雅士们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他们喜欢在自然环境中创作和交流,竹楼成为了他们的聚会场所。这首赠诗通过描绘竹楼的美景和文人雅士们的欢聚,展现了唐代文人雅士们追求自由和艺术的精神风貌。

王舍人竹楼作为一座古老的建筑,见证了唐代文人雅士们的风采和才华。这首赠诗通过描绘竹楼的美景和文人雅士们的欢聚,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和艺术氛围的场景中。同时,这首赠诗也展示了作者对王舍人的敬佩和赞美之情,以及对唐代文人雅士们追求自由和艺术的理解和认同。

总之,这首赠诗是作者在任袁州刺史期间创作的,以王舍人竹楼为题材,描绘了竹楼的美景和文人雅士们的欢聚场景。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唐代文人雅士们追求自由和艺术的精神风貌,以及作者对王舍人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寄王舍人竹楼》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的事情了。这里的纱帽更多地象征着平凡、朴素的生活。而对水鸥的对视和入睡,则表现出他与自然的亲近和融合,以及对世俗纷扰的抛却。整个诗篇通过描写竹楼和楼主的生活,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怀和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这首诗的意境清新,语言简练,通过对竹楼和楼主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追求自由自在、超脱尘世的生活态度。诗中的“傲吏”身闲笑五侯,表现出他对世俗功名的不屑和超然,而竹楼的舒适凉爽、南风的徐来以及与水鸥的对视入睡,则表现出他与自然的亲近和融合。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一种抛却红尘仕宦、钟情独自隐居的情怀和闲适自得的生活态度。



这首诗通过对竹楼和楼主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怀和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诗中的“傲吏”身闲笑五侯,表现出他对世俗功名的不屑和超然,而竹楼的舒适凉爽、南风的徐来以及与水鸥的对视入睡,则表现出他与自然的亲近和融合。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一种抛却红尘仕宦、钟情独自隐居的情怀和闲适自得的生活态度。

《寄王舍人竹楼》赏析详情»

李嘉祐

李嘉祐,字从一,生卒年俱不可考,是赵州(今河北省赵县)人。他在天宝七年(748年)中进士,之后被任命为秘书正字。

关于李嘉祐的生平和事迹,由于历史记载的不完整,我们无法得知更多的细节。然而,作为一位进士出身的官员,可以推测他在唐朝的政治和文化领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根据唐代的官制,秘书正字是一种高级官职,负责处理皇帝的文书和文件。这个职位要求官员具备出色的文书处理能力和政治敏锐度。因此,李嘉祐被任命为秘书正字,可以看出他在文书处理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得到了认可。

尽管我们无法得知李嘉祐的具体生卒年份,但可以推测他生活在唐朝天宝年间(742-756年)。这个时期是唐朝盛世的一部分,政治稳定,文化繁荣。作为一位进士,李嘉祐有机会参与到当时的政治和文化活动中。

总的来说,李嘉祐是一位唐代赵州人,天宝七年中进士,后来被任命为秘书正字。尽管我们对他的生平和事迹了解有限,但可以推测他在唐朝的政治和文化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猜您喜欢

同王昌龄裴迪游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集和兄维

唐代 王缙

林中空寂舍,阶下终南山。
高卧一床上,回看六合间。
浮云几处灭,飞鸟何时还。
问义天人接,无心世界闲。
谁知大隐者,兄弟自追攀。

答人

唐代 太上隐者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薛氏瓜庐

宋代 赵师秀

不作封侯念,悠然远世纷。
惟应种瓜事,犹被读书分。
野水多于地,春山半是云。
吾生嫌已老,学圃未如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