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隐(833-909),字昭谏,是唐代的一位诗人。他出生在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出生地为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在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时,他参加了进士考试,但历经七年却未能中举。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他自编了一本名为《谗书》的文集,因此受到统治阶级的憎恶。罗衮曾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之后,他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但最终仍然未能中举,被称为“十上不第”。
黄巢起义后,罗隐避乱隐居在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他55岁时回到家乡,依附于吴越王钱镠。在钱镠的支持下,罗隐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位。
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罗隐去世,享年77岁。
成此独往心,孤猿屡窥户。
闻钟念初觉,出寺仅数武。
沉沉壑光断,荒荒白云阻。
昏晦持一灯,幽林变溽暑。
流星掌边下,宿羽岩际数。
朝霞信清华,残魄虚卓午。
坡回屡心掉,峰中始轩举。
荡此衣袂云,还成吴会雨。
沿?草抽蔓,绝壑风振绪。
亦感筋力疲,孤筇设迎拒。
谁行深谷中,泠泠出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