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牡丹初放光彩照眼,然而雾气笼罩着它,似乎很难完全绽开,开放的花朵粉红的花瓣包裹着深红的花蕊。
公子晚上醉酒归来持灯观看,佳人晨起梳妆折花插头,直在镜中看。
满院牡丹盛开更觉春光可贵,雨水沾湿花瓣,让人生出无限怜惜之情。
经过一天的日晒,你猜它像什么呢?像那靠着栏杆神情惫懒的杨贵妃。
注释:朝:早晨。
当庭:庭院当中。
太真:唐杨贵妃号。
补充汉字译文及注释:
牡丹(mǔdān):一种花卉,也称为芍药,是中国传统的名贵花卉之一。
初放(chū fàng):刚开始开放。
光彩(guāngcǎi):明亮的色彩。
照眼(zhào yǎn):显眼,引人注目。
雾气(wùqì):水汽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云雾。
笼罩(lǒngzhào):覆盖,遮蔽。
绽开(zhàn kāi):完全开放。
花朵(huāduǒ):花的部分,指花瓣和花蕊。
粉红(fěnhóng):浅红色。
花瓣(huābàn):花的一部分,通常是彩色的。
包裹(bāoguǒ):覆盖,围绕。
深红(shēnhóng):暗红色。
花蕊(huāruǐ):花的中心部分,通常是圆锥形。
公子(gōngzǐ):古代贵族子弟的称呼。
醉酒(zuì jiǔ):喝醉了的状态。
归来(guīlái):回到原来的地方。
持灯(chí dēng):手持灯火。
观看(guānkàn):看,观察。
佳人(jiārén):美丽的女子。
晨起(chén qǐ):早晨起床。
梳妆(shū zhuāng):整理打扮。
折花(zhé huā):摘下花朵。
插头(chā tóu):插在头发上。
直(zhí):直接地。
镜中(jìng zhōng):镜子里。
满院(mǎn yuàn):整个院子。
盛开(shèng kāi):花朵全部开放。
春光(chūn guāng):春天的景色。
可贵(kě guì):珍贵,宝贵。
雨水(yǔ shuǐ):雨滴。
沾湿(zhān shī):被湿润。
生出(shēng chū):产生,引起。
无限(wúxiàn):没有限制,无穷无尽。
怜惜(lián xī):对某人或某物感到可怜、同情。
经过(jīngguò):经历,经受。
日晒(rì shài):阳光照射。
靠着(kào zhe):依靠,倚靠。
栏杆(lángān):围栏的横杆。
神情(shénqíng):表情,面容。
惫懒(bèi lǎn):疲倦懒散的样子。
杨贵妃(Yáng Guìfēi):唐朝宫廷美女,被誉为四大美女之一。
《牡丹》译文及注释详情»
折却并不是简单的对比,而是在表达牡丹的真实本质和价值。诗中的“公子醉归灯下见,美人朝插镜中看”一句,揭示了人们对于牡丹的误解和虚幻的美化。富贵公子和美丽女子将牡丹放在金瓶和鬓发上,认为这是牡丹的真正价值所在,却忽略了牡丹本身的美丽和独特之处。相比之下,诗中的“当庭始觉春风贵,带雨方知国色寒”一句,强调了牡丹在自然环境中的真正价值。只有在庭院中,牡丹才能展现出它的魅力,使得春风更加宜人,展现出它动人的容貌。而在雨中,牡丹经过洗涤和风摇,更加苍翠和鲜艳,展现出它的刚强品质和不凡气度。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对于牡丹真实价值的赞美和呼唤,呼吁人们不要将牡丹局限于虚幻的富贵象征,而是要欣赏它在自然环境中的真正美丽和价值。整首诗以咏物的形式,通过对牡丹的描写和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于真实美和自然美的追求和赞美。 《牡丹》赏析详情»
罗隐(833-909),字昭谏,是唐代的一位诗人。他出生在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出生地为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在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时,他参加了进士考试,但历经七年却未能中举。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他自编了一本名为《谗书》的文集,因此受到统治阶级的憎恶。罗衮曾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之后,他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但最终仍然未能中举,被称为“十上不第”。
黄巢起义后,罗隐避乱隐居在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他55岁时回到家乡,依附于吴越王钱镠。在钱镠的支持下,罗隐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位。
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罗隐去世,享年7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