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心亭记》原文赏析

  • xǐng
    xīn
    tíng
  • [
    sòng
    dài
    ]
    céng
  • chú
    zhōu
    zhī
    西
    nán
    quán
    shuǐ
    zhī
    ōu
    yáng
    gōng
    zuò
    zhōu
    zhī
    èr
    nián
    gòu
    tíng
    yuē
    fēng
    weí
    jiàn
    míng
  • yòu
    zhí
    fēng
    zhī
    dōng
    bǎi
    shān
    zhī
    gāo
    gòu
    tíng
    yuē
    xǐng
    xīn
    shǐ
    使
    zhī
  • fán
    gōng
    zhōu
    zhī
    bīn
    zhě
    yóu
    yān
    fēng
    yǐn
  • huò
    zuì
    qiě
    láo
    xǐng
    xīn
    ér
    wàng
    jiàn
    qún
    shān
    zhī
    xiāng
    huán
    yún
    yān
    zhī
    xiāng
    kuàng
    zhī
    qióng
    cǎo
    shù
    zhòng
    ér
    quán
    shí
    jiā
    shǐ
    使
    xīn
    suǒ
    ěr
    xīn
    suǒ
    wén
    xīn
    rán
    ér
    xǐng
    gēng
    jiǔ
    ér
    wàng
    guī
  • suǒ
    rán
    ér
    weí
    míng
    hán
    tuì
    退
    zhī
    beǐ
    zhī
    shī
    yún
  • weì
    shàn
    shān
    quán
    zhī
    jiān
    ér
    míng
    zhī
    jiàn
    shí
    yòu
    shàn
    zhě
  • suī
    rán
    gōng
    zhī
    néng
    yán
    zhī
  • jūn
    yōu
    yóu
    ér
    weí
    shàng
    mín
    geǐ
    ér
    hàn
    xià
  • tiān
    xià
    zhī
    xué
    zhě
    jiē
    weí
    cái
    qiě
    liáng
    niǎo
    shòu
    cǎo
    zhī
    shēng
    zhě
    jiē
    gōng
  • shān
    zhī
    quán
    zhī
    páng
    gōng
    zaī
    nǎi
    gōng
    suǒ
  • ruò
    gōng
    zhī
    xián
    hán
    shǔ
    bǎi
    nián
    ér
    shǐ
    yǒu
    zhī
  • jīn
    tóng
    yóu
    zhī
    bīn
    shàng
    weì
    zhī
    gōng
    zhī
    nán
  • hòu
    bǎi
    qiān
    nián
    yǒu
    gōng
    zhī
    weí
    rén
    ér
    lǎn
    gōng
    zhī
    jiàn
    zhī
    yǒu
    zhī
    tàn
    rán
    hòu
    zhī
    gōng
    zhī
    nán
  • fán
    tóng
    yóu
    zhě
    qiě
    xìng
    ér
    yòu
    wén
    tuō
    míng
    gōng
    wén
    zhī
    yòu
    qiě
    xìng
    qìng
    nián
    yuè
    shí

原文: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
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
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故即其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
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
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
天下之学者,皆为材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
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
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
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
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相关标签:自然向往生活忧国忧民

译文及注释

帮我根据以下内容整理补充汉字译文及注释:

译文:在滁州的西南面,一泓泉水的旁边,欧阳公任知州的第二年,建造了一个名叫“丰乐”的亭子,并亲自作记,以表明这个名称的由来。不久以后,又在丰乐亭的东面几百步,找到一个山势较高的地方,建造了一个叫“醒心”的亭子,让我作记。

每逢欧阳公与州里的宾客们到这里游览,就肯定要到丰乐亭喝酒。有时喝醉了,就一定要登上醒心亭眺望。那里群山环抱、云雾相生、旷野无垠、草木茂盛、泉水嘉美,所见到的美景使人眼花缭乱,所听到的泉声使人为之一振。于是心胸顿觉清爽、洒脱而酒醒,更想久留而不返回了。所以就根据这个缘故给亭命名为“醒心亭”,是取自韩退之的《北湖》诗。啊,这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在山水之间寻找快乐,又用所见到的美景来给它命名吧,这就更有水平了。

尽管这样,我是能够说出欧阳公真正的快乐的。我们的皇帝在上悠然自得,无为清静;我们的百姓在下丰衣足食,心无不满;天下的学者都能成为良材;四方的少数民族以及鸟兽草木等生物都各得其宜。这才是欧阳公真正的快乐啊!一个山角落,一汪清泉水,哪里会是欧阳公的快乐所在呢?他只不过是在这里寄托他的感想啊!

像欧阳公这样的贤人,韩愈死后几百年才产生一个。今天和他同游的宾客还不知道欧阳公那样的贤人是很难遇到的。千百年后,有人仰慕欧阳公的为人,瞻仰他的遗迹,而想要见他的人,就会因没有与他同时代而感叹。到那时,才知道遇到欧阳公真难。如此说来,凡是现在与欧阳公同游的人,能不感到欢喜和幸运吗?而我曾巩又能够用这篇文章托名在欧阳公文章的后面,又能不欢喜和庆幸吗?

宋仁宗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注释:醒心亭:古亭名,在滁州西南丰乐亭东山上,欧阳修所建。
滁(chú)州:宋州名,属淮南东路,今安徽省滁州市。
涯:边际。
欧阳公:指欧阳修,北宋文学家、政治家。 《醒心亭记》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宋仁宗庆历七年(1047年)的八月十五日。当时,曾巩和他的父亲正北上前往京城。在途中,曾巩决定前往滁州拜访欧阳修,并在那里停留了整整二十天。这篇记是曾巩在滁州接受欧阳修的邀请后所写的。 《醒心亭记》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下”。这种赞美宋朝统治者的言辞,显然是为了迎合当时的政治需要,有一定的虚伪性。整个段落的议论,旨在表达作者对于自然山水之美的欣赏和对于人生乐趣的追求。



文章第四段是对醒心亭的再次描写。作者以“亭”字开头,点明了本段的主题。接着,作者通过描写亭子的建筑风格和周围的景色,再次展示了醒心亭的美丽和宜人之处。特别是最后一句“亭之东南,有一泉水,名曰‘醒心泉’”,不仅点明了亭子的名字来源,也进一步强调了亭子的特殊之处。整个段落的描写,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示了醒心亭的美景和独特之处。



文章最后一段是对醒心亭的总结和赞美。作者通过对亭子的再次描写,强调了亭子的独特之处和美丽景色。同时,作者也表达了自己对于亭子的喜爱和对于自然山水之美的赞美之情。整个段落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醒心亭的赞美和对于自然之美的追求。



总的来说,本文通过对于醒心亭的描写和赞美,展示了作者对于自然山水之美的欣赏和对于人生乐趣的追求。文章语言简洁明了,行文纤徐曲折,通过描写景色和建筑风格,展示了醒心亭的美丽和独特之处。同时,通过对于“乐”的讨论,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和人生乐趣的追求。整篇文章旨在通过对于醒心亭的赏析,表达作者对于自然之美和人生乐趣的追求。

《醒心亭记》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曾巩的照片
曾巩

曾巩,字子固,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和散文家,被尊称为“南丰先生”。他出生于1019年9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逝世于1083年4月30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他是汉族,出生在建昌南丰(今属江西),后来迁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

曾巩是尧的后裔,曾易占的儿子。他于嘉祐二年(1057年)中进士,成为北宋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文化人物。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一起被称为“南丰七曾”。

曾巩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有着卓越的贡献。他的散文作品以清新自然、深入人心而著称,被誉为北宋散文的代表之一。他的作品涉及政治、社会、历史、文化等多个领域,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政治局势进行了深刻的观察和批判。他的思想主张注重实践和务实,提倡以德治国,强调君子的修养和道德品质。

曾巩的文学成就和政治才能使他在北宋时期享有很高的声望和地位。他的影响力不仅限于文化领域,还涉及政治和社会。他的思想和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人广泛传颂和学习。

猜您喜欢

别山僧

唐代 李白

何处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泾溪。
平明别我上山去,手携金策踏云梯。
腾身转觉三天近,举足回看万岭低。
谑浪肯居支遁下,风流还与远公齐。
此度别离何日见,相思一夜暝猿啼。

送范山人归泰山

唐代 李白

鲁客抱白鹤,别余往泰山。
初行若片云,杳在青崖间。
高高至天门,日观近可攀。
云山望不及,此去何时还。

赠嵩山焦炼师

唐代 李白

二室凌青天,三花含紫烟。
中有蓬海客,宛疑麻姑仙。
道在喧莫染,迹高想已绵。
时餐金鹅蕊,屡读青苔篇。
八极恣游憩,九垓长周旋。
下瓢酌颍水,舞鹤来伊川。
还归空山上,独拂秋霞眠。
萝月挂朝镜,松风鸣夜弦。
潜光隐嵩岳,炼魄栖云幄。
霓裳何飘飖,凤吹转绵邈。
愿同西王母,下顾东方朔。
紫书倘可传,铭骨誓相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