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便飞快的变绿了。
只懂得用它的飞絮蒙住日月,却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
注释:
倚:仗恃,依靠。
狂:猖狂。
解把:解得,懂得。
飞花:柳絮。
补充汉字译文:
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便飞快的变绿了。
只懂得用它的飞絮蒙住日月,却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
注释:
倚:仗恃,依靠。
狂:猖狂。
解把:解得,懂得。
飞花:柳絮。
补充注释:
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便飞快的变绿了。
只懂得用它的飞絮蒙住日月,却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
注释:
倚:仗恃,依靠。
狂:猖狂。
解把:解得,懂得。
飞花:柳絮。
《咏柳》译文及注释详情»
《咏柳》是北宋文学家曾巩的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春天的柳树,抨击了得势便猖狂的小人,寓意深远。
诗的开头两句描述了春天刚到来时,柳树的枝条还未完全变成浅淡的青黄色,却已经倚仗东风摇摆猖狂。这种描写带有嘲讽和蔑视的语气,暗示了柳树的“乱条”如何依仗权势,妄图张牙舞爪,为全诗的主旨做铺垫。
接下来的两句则是得出了无可辩驳的结论,警示道:这些柳条只会使柳絮飞扬,企图遮蔽日月的光辉,却不知秋季将带来严寒霜冻,到那时它们就会枯萎凋零。“不知天地有清霜”这句话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对那些得志一时的小人提出了严正的警告,引起人们的警醒。
诗中将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贬抑和嘲讽,使这首诗不仅仅是在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更是在讽刺那些得势便猖狂的势利小人。通过将描写物象与哲理相结合,这首诗意蕴深长,令人深思。
《咏柳》赏析详情»
曾巩,字子固,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和散文家,被尊称为“南丰先生”。他出生于1019年9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逝世于1083年4月30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他是汉族,出生在建昌南丰(今属江西),后来迁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
曾巩是尧的后裔,曾易占的儿子。他于嘉祐二年(1057年)中进士,成为北宋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文化人物。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一起被称为“南丰七曾”。
曾巩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有着卓越的贡献。他的散文作品以清新自然、深入人心而著称,被誉为北宋散文的代表之一。他的作品涉及政治、社会、历史、文化等多个领域,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政治局势进行了深刻的观察和批判。他的思想主张注重实践和务实,提倡以德治国,强调君子的修养和道德品质。
曾巩的文学成就和政治才能使他在北宋时期享有很高的声望和地位。他的影响力不仅限于文化领域,还涉及政治和社会。他的思想和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人广泛传颂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