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在晶莹如水的珠帘里,月光明亮地闪烁着,映照出美女的身姿。赵飞燕在昭阳宫侍奉君王。欢乐的歌舞结束后,箫声停止了,三十六座宫殿变得寂静,宫女们感到秋夜漫长。
注释:水色帘:珠帘,因其晶莹如水而得名。
玉霜:白色的霜。有一种说法是指女子美丽的容貌。流玉霜:形容月光明亮如霜,流淌在地面上。
赵家飞燕:即赵飞燕,是汉成帝的妃子,居住在昭阳殿。
昭阳:汉宫殿的名字,赵飞燕在汉成帝时居住在这里。唐代的宫怨诗经常用汉宫来指代唐代的宫殿。
掌中舞:在人的手掌上跳舞。传说赵飞燕能够在手掌上跳舞。
箫声绝:洞箫发出的旋律停止了。
三十六宫:许多宫殿的总称。这里的“三十六”并不是确切的数字。
秋夜长:秋天的夜晚时间较长,也指人在寂寞时感到时间过得很慢。
《汉宫曲》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徐凝宪宗元和年及第的情况,以及他与白居易的交往。徐凝在长庆三年时,白居易担任杭州刺史,徐凝和张祜一同前往杭州与白居易交流文学。白居易赞扬了徐凝的才华,但徐凝在长庆初曾去长安参加考试,由于不擅长拜访官员,最终未能成功,只能失望地回到家乡。因此,他自嘲地写下了“天下无人重布衣”、“白头游子白身归”这首诗,这首诗应该是在同一时期创作的。 《汉宫曲》创作背景详情»
这首诗以“飞燕”作为意象,通过对比反衬的艺术手法,成功地描绘了宫女的凄凉生活。诗中首句写景题咏,描绘了飞燕得宠的盛况,境界高远,意象明丽。末句则表达了飞燕失宠后的孤独和绝望,以及她在宫中度过的漫长岁月。诗中的“秋夜长”一句既与首句“流玉霜”相呼应,又表达了从此无春意的寓意。
通过赵飞燕前后生活的对比,诗歌概括了宫女的一生。年轻时,凭借姿色容貌,她们能够受到宠爱。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她们的容颜逐渐凋落,过着凄冷的生活,最终老死在宫中。诗歌通过景色和时光的描写,烘托出宫女们凄凉冷落的生活,以及她们在孤独绝望中度过的漫长岁月。这种借代手法是唐朝诗歌常用的手法,作者在平淡的话语中以诗借古讽今,展现了婉而多讽的艺术魅力。
徐诗的语言通俗晓畅,但并不意味着缺少艺术加工。诗歌在平易的语言中展现出波澜,通过高超的技巧创造出余韵。尽管用语浅近,但意境新颖,充满了诗味。
诗歌以赵飞燕这位曾凭借歌舞技艺赢得皇上宠爱的宫女为主题,描绘了她最后因年老色衰而被打入冷宫,度过凄凉寂寞的余生。更不用说其他众多普通的宫女,她们不仅难以得到皇上的青睐,连平时见一面都难得。她们只能等待最后老死在宫中,遭受凄惨的命运。诗中的“三十六宫秋夜长”一句隐隐地表达了宫女们的怨恨和诗人对她们的同情之心,显得颇为含蓄蕴藉。
诗中的“掌中舞罢箫声绝,三十六宫秋夜长”一句描绘了富有情致的景物,流畅明丽,成为千古传颂的写景名句。诗歌写的是宫中的怨情,但却没有一字议论和抒情,作者只是运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了“一人承宠,各院凄凉”的景象,生动地表现了宫女们深长的幽怨,颇为婉转含蓄。通过与飞燕的对比,更加凸显了婕妤们的哀愁。诗中还通过隐喻失宠与得宠,将其他宫殿与得宠者所居的昭阳殿进行比照,加深了诗歌的形象化。
这首诗的立意新颖,采用了汉代唐的曲笔手法,给人以新的警示。
《汉宫曲》赏析详情»
徐凝是唐代的一位诗人,出生于约公元八一三年,出生地为浙江睦州。他是唐宪宗元和中前后前后在世的时期活动的诗人。
徐凝的代表作之一是《奉酬元相公上元》。这首诗是他向元相公回赠的作品,表达了对元相公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全唐诗》是一部收录了唐代各位诗人作品的文集,其中也收录了徐凝的诗作。徐凝的诗作在《全唐诗》中占据了一卷。
关于徐凝的生平和其他作品的具体信息,可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查阅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