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客船徘徊着即将开动,故友又赶来水边相送,虽说是行客和送者心情各不相同,我们仍满饮大斗金杯,用酒来表达惜别之情。歌女在唱着伤愁的送别曲,伴奏的弦管似呜咽着别情。当我向远处回首告别的时候,一弯明月已高挂帆顶。只见如雪的浪花,涌动在浩淼的江中。
注释:
离棹(zhào):将离别的船。逡(qūn)巡:迟疑不决,欲进不进的样子。贾谊《过秦论》上篇:“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去住:离去与留下。
金船:大酒杯,因形如船,故称。又称“金斗”。
绮(qǐ)罗:穿绮罗之人,此指侍女、歌女。
回别:回首告别,依依不舍貌。回,一作“迥”。
《上行杯·草草离亭鞍马》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极浦送别》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孙光宪的《极浦送别》进行了分析和解读。文章首先指出了这首词是描写与故人相别的情景,采用了纯白描的手法,通过描写离别的场景和情感,展现了去者和住者之间的真挚感情。接着,文章引用了王湘绮的评价,认为这首词体现了孙词的常语常景、自然风采的艺术特色。
文章接着分析了词的上片,概括地描写了故人相送的地点和心情。词中表达了故人赶来相送的原因以及离愁、祝愿和难舍的心情。文章指出“去住心情知不共”这句话在结构上既是上片的结句,又是下片的过渡。从传达手法上来说,它是语常而意新,语浅而意深,描绘了更广阔、更深邃的美的境界。文章还引用了李白和王维的诗句作为对比,强调了这句话所包含的意义和韵味。
接着,文章分析了下片的情景描写。前三句描绘了宴别时的情景,后三句则刻画了住者凝望的神情和依依惜别的形象。文章指出这些情景和景物都是司空见惯的,但词人却通过巧妙的描写使其别具风采。文章引用了孙光宪和《谒金门》的词句,表达了宴别时的祝愿和离别时的悲伤。最后,文章指出“回别,帆影灭,江浪如雪”这句话以景语总结全词,通过一句一韵、一韵一顿的表达方式,将住者目送征帆的情景和心情婉曲地传达出来。
整篇赏析通过对《极浦送别》的分析和解读,揭示了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同时也对孙光宪的艺术特色进行了评价和赞赏。
《上行杯·草草离亭鞍马》赏析详情»
孙光宪(901-968),字孟文,自号葆光子,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出生在陵州贵平(今属四川省仁寿县东北的向家乡贵坪村),属鸡。他先后担任过南平三世、荆南节度副使、朝议郎、检校秘书少监等官职。后来他入宋,成为黄州刺史。他在太祖乾德六年去世。
孙光宪是一个热爱读书的人,他聚集了数千卷的书籍。有时他亲自手写抄录,勤奋地校对,一直到老年也没有停止。他的著作包括《北梦琐言》、《荆台集》、《橘斋集》等,但只有《北梦琐言》传世。他的词作共有八十四首,风格与当时流行的“花间”词的浮艳、绮靡不同。刘毓盘将他的词辑入《唐五代宋辽金元名家词集六十种》中,同时王国维也编辑了一卷《孙中丞词》。
总结:孙光宪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出生在四川省仁寿县的贵坪村。他在政府中担任过多个官职,后来入宋成为黄州刺史。他热爱读书,著有多部著作,其中《北梦琐言》是唯一传世的作品。他的词作与当时流行的“花间”词风格不同,被收入了多部词集中。他在太祖乾德六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