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我已经离开朝廷很久,安心地居住在故乡。晚上忽然做了个梦,梦中又回到了千里外的京城,与你相会;梦醒时已是五更,鸡鸣阵阵,落月照着屋梁。回味梦中,欢叙友情的话还在耳边回响,想到这人生,不也和一场梦一样?老朋友啊,你如今已登显贵,是不是还肯像过去同游时,再听那竹禽啼唱?
注释:永叔:欧阳修的字。趁:跟随。常参:宋制,文官五品以上及两省供奉官、监察御史、员外郎、太常博士每天参加朝见,称常参官。梅尧臣回乡前官太常博士,得与常参。旧溪:指家乡宣城。宣城有东西二溪。五更:中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此为第五个时段,即天将明时。千里梦:梦到了千里外的京城。一城鸡:满城鸡鸣。往:指梦中赴京华与欧阳修相会。浮生:人生。这是梅尧臣自嘲的说法,指自己大半生虚度。山王:山指山涛,王指王戎,均为竹林七贤之一。山涛后官吏部尚书,王戎官司徒、尚书令。竹禽:即竹鸡,善啼,栖竹林内。
《梦后寄欧阳永叔》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一个叫梅尧臣的人在至和二年(1055年)居丧住在故乡宣城已经三年了。在一个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与好朋友欧阳修在京城欢聚。梦醒后,天还没亮,残月斜照,鸡鸣声不绝于耳。梅尧臣感慨万分,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这个背景描绘了梅尧臣在居丧期间的心境和情感。居丧是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在亲人去世后要守制一段时间,期间不能外出,不能参加娱乐活动。梅尧臣已经在故乡宣城居丧三年,这意味着他失去了亲人,生活在一种悲伤和孤独的状态中。
然而,在这个晚上,梅尧臣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与好朋友欧阳修在京城欢聚。这个梦象征着他对过去友谊和快乐时光的怀念和渴望。京城作为当时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代表着繁荣和活力。与欧阳修在京城欢聚,意味着梅尧臣希望能够重拾过去的友谊和快乐。
梦醒后,天还没亮,残月斜照,鸡鸣声不绝于耳。这个景象描绘了清晨的宁静和寂静,也暗示了梅尧臣的孤独和无奈。他感慨不已,意识到自己仍然身处于居丧的状态中,无法摆脱悲伤和孤独。
于是,梅尧臣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可能表达了他对过去友谊和快乐的怀念,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痛苦的感受。通过诗歌的表达,梅尧臣可以倾诉自己的情感,寻找一种心灵的寄托和宣泄。
这篇创作背景通过描述梅尧臣的居丧生活、梦境和清晨景象,展现了他内心的矛盾和情感。这个背景为后续的创作提供了一个情感基础和创作动机,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梅尧臣的诗歌作品。
《梦后寄欧阳永叔》创作背景详情»
欧阳修,表达了诗人在梦中与友人相见的情景。这句中的“往”字,虽然简单,但却承载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通过这一句,诗人将梦境与现实相连,展现了梦后的感怀。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离开朝廷、安居故乡的情况,然后通过梦境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对梦境的描写,将梦境与现实相连,展现了梦后的感怀。特别是第四句“五更千里梦,残月一城鸡”,写景如画,含义丰富,被认为是梅尧臣“状难写之景,含不尽之意”的范例。
此外,诗中还运用了一些典故和象征手法,如“鸡唱”代表着催人上朝的信号,暗示了诗人离开京城的情景;“汉殿传声”和“绛帻鸡人报晓筹”则暗示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描写梦境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展现了梦后的感怀。同时,诗中还融入了一些典故和象征手法,增加了诗歌的深度和内涵。
《梦后寄欧阳永叔》鉴赏详情»
梅尧臣(1002~1060)是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他出生于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一个汉族家庭。宣城古称宛陵,因此他被尊称为宛陵先生。
梅尧臣初次参加科举考试时没有获得名次,后来通过荫补成为河南主簿。直到50岁时,他才在皇祐三年(1051)得到宋仁宗的召试,被赐予同进士出身的资格,并被任命为太常博士。在欧阳修的推荐下,他成为国子监的直讲,后来晋升为尚书都官员外郎。因此,他被世人称为“梅直讲”、“梅都官”。
梅尧臣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他的注释是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他还有《宛陵先生集》60卷的著作,以及《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此外,他还有两首词作传世。
梅尧臣的生平可以总结为:出生于1002年,出生地为宣州宣城(今属安徽),初试不第,后荫补河南主簿。50岁时,获得宋仁宗的召试,并被赐予同进士出身的资格,成为太常博士。在欧阳修的推荐下,他成为国子监的直讲,后来晋升为尚书都官员外郎。他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他的著作有《宛陵先生集》60卷和《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他还有两首传世词作。梅尧臣去世的具体时间和地点暂无相关记录。
孟夏景苦长,与子舟中饮。
酒行三四巡,病呕聊就寝。
仲氏又发霍,洞下忽焉甚。
汤剂不能胜,闷绝口已噤。
我呕虽未平,惊走岂遑枕。
叫号使呼医,子怪亦莫谂。
遽白何至斯,葛巾推小品。
且尤食物间,膻腥失调饪。
所饷惟猪鸡,况此乏箘蕈。
以子独无恚,未必因滑渖。
稍觉阳脉回,栗肤犹瘮瘮。
傥其遂不起,孰肯谓素禀。
吾乡千里遥,幸免成贝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