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后寄欧阳永叔》原文赏析

  • mèng
    hòu
    ōu
    yáng
    yǒng
    shū
  • [
    sòng
    dài
    ]
    meí
    yáo
    chén
  • chèn
    cháng
    cān
    jiǔ
    ān
    mián
    xiàng
    jiù
  • gēng
    qiān
    mèng
    cán
    yuè
    chéng
  • shì
    wǎng
    yán
    yóu
    zài
    shēng
  • shān
    wáng
    jīn
    guì
    kěn
    tīng
    zhú
    qín

原文: 不趁常参久,安眠向旧溪。
五更千里梦,残月一城鸡。
适往言犹在,浮生理可齐。
山王今已贵,肯听竹禽啼。


相关标签:友情抒怀期望

译文及注释

译文:我已经离开朝廷很久,安心地居住在故乡。晚上忽然做了个梦,梦中又回到了千里外的京城,与你相会;梦醒时已是五更,鸡鸣阵阵,落月照着屋梁。回味梦中,欢叙友情的话还在耳边回响,想到这人生,不也和一场梦一样?老朋友啊,你如今已登显贵,是不是还肯像过去同游时,再听那竹禽啼唱?

注释:永叔:欧阳修的字。趁:跟随。常参:宋制,文官五品以上及两省供奉官、监察御史、员外郎、太常博士每天参加朝见,称常参官。梅尧臣回乡前官太常博士,得与常参。旧溪:指家乡宣城。宣城有东西二溪。五更:中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此为第五个时段,即天将明时。千里梦:梦到了千里外的京城。一城鸡:满城鸡鸣。往:指梦中赴京华与欧阳修相会。浮生:人生。这是梅尧臣自嘲的说法,指自己大半生虚度。山王:山指山涛,王指王戎,均为竹林七贤之一。山涛后官吏部尚书,王戎官司徒、尚书令。竹禽:即竹鸡,善啼,栖竹林内。 《梦后寄欧阳永叔》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一个叫梅尧臣的人在至和二年(1055年)居丧住在故乡宣城已经三年了。在一个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与好朋友欧阳修在京城欢聚。梦醒后,天还没亮,残月斜照,鸡鸣声不绝于耳。梅尧臣感慨万分,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这个背景描绘了梅尧臣在居丧期间的心境和情感。居丧是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在亲人去世后要守制一段时间,期间不能外出,不能参加娱乐活动。梅尧臣已经在故乡宣城居丧三年,这意味着他失去了亲人,生活在一种悲伤和孤独的状态中。

然而,在这个晚上,梅尧臣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与好朋友欧阳修在京城欢聚。这个梦象征着他对过去友谊和快乐时光的怀念和渴望。京城作为当时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代表着繁荣和活力。与欧阳修在京城欢聚,意味着梅尧臣希望能够重拾过去的友谊和快乐。

梦醒后,天还没亮,残月斜照,鸡鸣声不绝于耳。这个景象描绘了清晨的宁静和寂静,也暗示了梅尧臣的孤独和无奈。他感慨不已,意识到自己仍然身处于居丧的状态中,无法摆脱悲伤和孤独。

于是,梅尧臣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可能表达了他对过去友谊和快乐的怀念,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痛苦的感受。通过诗歌的表达,梅尧臣可以倾诉自己的情感,寻找一种心灵的寄托和宣泄。

这篇创作背景通过描述梅尧臣的居丧生活、梦境和清晨景象,展现了他内心的矛盾和情感。这个背景为后续的创作提供了一个情感基础和创作动机,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梅尧臣的诗歌作品。 《梦后寄欧阳永叔》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欧阳修,表达了诗人在梦中与友人相见的情景。这句中的“往”字,虽然简单,但却承载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通过这一句,诗人将梦境与现实相连,展现了梦后的感怀。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离开朝廷、安居故乡的情况,然后通过梦境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对梦境的描写,将梦境与现实相连,展现了梦后的感怀。特别是第四句“五更千里梦,残月一城鸡”,写景如画,含义丰富,被认为是梅尧臣“状难写之景,含不尽之意”的范例。

此外,诗中还运用了一些典故和象征手法,如“鸡唱”代表着催人上朝的信号,暗示了诗人离开京城的情景;“汉殿传声”和“绛帻鸡人报晓筹”则暗示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描写梦境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展现了梦后的感怀。同时,诗中还融入了一些典故和象征手法,增加了诗歌的深度和内涵。 《梦后寄欧阳永叔》鉴赏详情»

宋代诗人梅尧臣的照片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是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他出生于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一个汉族家庭。宣城古称宛陵,因此他被尊称为宛陵先生。

梅尧臣初次参加科举考试时没有获得名次,后来通过荫补成为河南主簿。直到50岁时,他才在皇祐三年(1051)得到宋仁宗的召试,被赐予同进士出身的资格,并被任命为太常博士。在欧阳修的推荐下,他成为国子监的直讲,后来晋升为尚书都官员外郎。因此,他被世人称为“梅直讲”、“梅都官”。

梅尧臣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他的注释是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他还有《宛陵先生集》60卷的著作,以及《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此外,他还有两首词作传世。

梅尧臣的生平可以总结为:出生于1002年,出生地为宣州宣城(今属安徽),初试不第,后荫补河南主簿。50岁时,获得宋仁宗的召试,并被赐予同进士出身的资格,成为太常博士。在欧阳修的推荐下,他成为国子监的直讲,后来晋升为尚书都官员外郎。他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他的著作有《宛陵先生集》60卷和《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他还有两首传世词作。梅尧臣去世的具体时间和地点暂无相关记录。

猜您喜欢

四月二十八日记与王正仲及舍弟饮

宋代 梅尧臣

孟夏景苦长,与子舟中饮。
酒行三四巡,病呕聊就寝。
仲氏又发霍,洞下忽焉甚。
汤剂不能胜,闷绝口已噤。
我呕虽未平,惊走岂遑枕。
叫号使呼医,子怪亦莫谂。
遽白何至斯,葛巾推小品。
且尤食物间,膻腥失调饪。
所饷惟猪鸡,况此乏箘蕈。
以子独无恚,未必因滑渖。
稍觉阳脉回,栗肤犹瘮瘮。
傥其遂不起,孰肯谓素禀。
吾乡千里遥,幸免成贝锦。

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

宋代 梅尧臣

天子岁尝龙焙茶,茶官催摘雨前牙。
闻香已入中都府,团品争传太傅家。
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
吴中内史才多少,从此莼羹不足跨。

依韵和希深立春後祀风伯雨师毕

宋代 梅尧臣

青郊谁驻马,谢客思池塘。
野水微波绿,江梅嫩蕊黄。
初从奠风雨,遂此乐壶觞。
已爱幽禽语,园林即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