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天晓角·人影窗纱》原文赏析

  • shuāng
    tiān
    xiǎo
    jiǎo
    ·
    rén
    yǐng
    chuāng
    shā
  • [
    sòng
    dài
    ]
    jiǎng
    jié
  • rén
    yǐng
    chuāng
    shā
    shì
    shuí
    lái
    zhé
    huā
    zhé
    cóng
    zhé
    zhī
    zhé
    xiàng
    shuí
    jiā
  • yán
    zhī
    zuì
    jiā
    zhé
    shí
    gāo
    zhé
    xiē
    shuō
    zhé
    huā
    rén
    dào
    chā
    xiàng
    bìn
    biān
    xié

原文: 人影窗纱。是谁来折花。折则从他折去,知折去、向谁家。
檐牙。枝最佳。折时高折些。说与折花人道,须插向、鬓边斜。


相关标签:生活霜天晓角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人影映上窗纱,原来是:有人来摘花。折花,让他随便折吧!不要管——她摘了花去谁家!
告诉她:屋檐边那一枝,是最好的花,折的时候,折高一点;戴的时候,要在鬓边斜插。

注释:
人影窗纱:倒装句,谓纱窗映现出一个人影。影,这里活用作动词,映照影子的意思。
从:听随,听任。
向:到。
檐(yán)牙:屋檐上翘起如牙的建筑物。杜牧《阿房宫赋》:“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鬓(bìn)边斜:斜插在两鬓。 《霜天晓角·人影窗纱》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一首词的创作背景。有人认为这首词并不是简单地写“折花”这件事情,而是有一定寓意的。据推测,这首词可能是在南宋恭帝被掳北去,宋端宗在福州、潮州等地建立小朝廷的时候创作的。词中描述了人们传说有官府来请他出去做官的事情,这首词可以被看作是他对这种传说的回答。 《霜天晓角·人影窗纱》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映了妇女对花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词中的女主人通过观察窗纱上的人影,发现有人来折花,她首先想到的是保护自家的花,但又考虑到折花人也是爱花的,于是决定让他折去。她对家中的花枝非常熟悉,告诉折花人最好折取靠近屋檐边的花枝,并且要把手伸得高些。当折花人折完花准备离去时,女主人还告诉他插花时要斜着插在鬓边,这样才能更加美丽动人。通过这首词,词人展现了妇女对花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家中花朵的保护和珍爱之情。整首词通过描述一件小事,展现了妇女的思想活动和对美的追求,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霜天晓角·人影窗纱》赏析详情»

蒋捷

蒋捷(约1245~1305后),字胜欲,号竹山,南宋词人,宋末元初阳羡(今江苏宜兴)人。他出生在一个宜兴大族的家庭。在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他中了进士。然而,南宋覆灭后,他深感国家的痛苦,选择隐居不仕,被人称为“竹山先生”、“樱桃进士”。他的气节备受当时人们的重视。

蒋捷擅长写词,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为“宋末四大家”。他的词作多表达对故国的思念、对山河的哀伤,风格多样,以悲凉清俊、萧寥疏爽为主。他尤其擅长运用奇巧的语言,独树一帜,成为宋季词坛上的独特存在。

蒋捷的词作有《竹山词》1卷,收录在毛晋的《宋六十名家词》本和《彊村丛书》本中。此外,还有《竹山词》2卷,收录在涉园景宋元明词续刊本中。这些作品展示了他独特的才华和风格。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时间,目前的资料并不明确。

猜您喜欢

霜天晓角 卖花用竹山摘花韵

明代 彭孙贻

睡起煎茶,听低声卖花。
留住卖花人问,红杏下、是谁家。
儿家,花肯赊,却怜花瘦些。
花瘦关卿何事,且插朵、玉搔斜。

霜天晓角(湖上泛月归)

宋代 姚勉

秋怀轩豁。
痛饮天机发。
世界只如掌大,算只有、醉乡阔。
烟抹。
山态活。
雨睛波面滑。
艇子慢摇归去,莫搅碎、一湖月。

霜天晓角(和赵教授韵)

宋代 吴潜

新词唱彻,字字珠玑屑。更有张颠草圣,何止是、成双绝。
金粟如霏雪,扫地为芳席。且令诸公一笑,怕明夜、无此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