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捷(约1245~1305后),字胜欲,号竹山,南宋词人,宋末元初阳羡(今江苏宜兴)人。他出生在一个宜兴大族的家庭。在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他中了进士。然而,南宋覆灭后,他深感国家的痛苦,选择隐居不仕,被人称为“竹山先生”、“樱桃进士”。他的气节备受当时人们的重视。
蒋捷擅长写词,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为“宋末四大家”。他的词作多表达对故国的思念、对山河的哀伤,风格多样,以悲凉清俊、萧寥疏爽为主。他尤其擅长运用奇巧的语言,独树一帜,成为宋季词坛上的独特存在。
蒋捷的词作有《竹山词》1卷,收录在毛晋的《宋六十名家词》本和《彊村丛书》本中。此外,还有《竹山词》2卷,收录在涉园景宋元明词续刊本中。这些作品展示了他独特的才华和风格。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时间,目前的资料并不明确。
蒋捷是宋末词人中独树一帜的存在,他的词作在社交和风格上都与其他词人有所不同。与周、王、张等人相比,蒋捷并没有与他们有过多的来往,他的词风也是独具一格,不拘一家之长,而是兼容并蓄了豪放词的清奇流畅和婉约词的含蓄蕴藉。他的词作既没有辛派词的后劲粗放直率之病,也没有姜派词的末流刻削隐晦之失。
蒋捷敢于直接表现亡国遗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对异族统治的不满情绪。他的《沁园春·为老人书南堂壁》和《贺新郎·乡士以狂得罪赋此饯行》两首词,充满了一股不屈的奇气。他还从多个角度描绘了亡国后遗民们飘泊流浪的凄凉感受和饥寒交迫的生存困境。
与王沂孙、张炎等词人相比,蒋捷的情感基调并不一味低沉阴暗。他的一些词作格调清新、乐观轻快,如《霜天晓角》和《昭君怨·卖花人》。这些词作充满了生活情趣,描绘了折花和卖花的场景,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蒋捷在宋末词坛上独立于时代风气之外,成为了一位独具特色的词人。他的作品对清初阳羡派词人也有一定的影响。蒋捷的词作不仅在情感表达上独具个性,而且在风格上也有独特之处,使他成为了宋末词坛上不可忽视的存在。
蒋捷诗词风格详情»
蒋捷是南宋末年的著名词人,宜兴人。他的词品和人品对于后世尤其是清代的词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关于他的身世却不为后世词坛和宋词爱好者所详知。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一些原本被束之高阁的地方志和宗谱家乘陆续上架,我们有机会阅览到一些以前未曾涉及的资料。本文详述的《蒋氏家乘》就是存世不多的蒋氏宗谱之一。该宗谱所载的蒋捷的身世比方志更加详实。本文以该宗谱为主要依据,参照其他志书和现代学者的著作,试图描绘出蒋捷的生活轨迹。蒋捷留给后人的悬念,列举其大端提出管见,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宜兴的蒋氏始祖为东汉初年的蒋默和蒋澄。根据各蒋氏宗谱的记载,西周时期,周公旦的第三子姓姬名伯龄被封于蒋(今河南省始因县境内)。楚灭蒋国后,子孙改姓蒋,共尊伯龄为第一世始祖,至蒋默和蒋澄时是第四十八世。
关于蒋默的生平,各宗谱的记载并不多。在宜兴《茗岭蒋氏宗谱》卷四中收录的《云阳亭侯碑》较为详细地叙述了他的为人和从政之道,这有助于我们对蒋默的理解。碑文的作者是唐代赐进士第给事中蒋涣。以蒋默为始迁祖第一世,蒋涣是第二十世。他于天宝十五年(742)时撰写了这块碑:“(蒋横)所生九子,皆散徙。公即大将军第八子也,讳默,字秀芳。以建武二年(公元26年)渡江来居阳羡隔湖之东,今为宜兴人也。公幼而慷慨,壮而雄伟,洞知稼穑,材兼文武,……终负朝廷之誉,故复振家声,平雪冤耻。以公封为云阳准岱二郡侯,仕终谏议大夫。正色立朝,振威独坐。贵戚敛手,豪右退避。”这段碑文描述了蒋默的家世和他在政治和军事方面的才能,以及他为朝廷做出的贡献。他被封为云阳准岱二郡侯,并且在朝廷中担任谏议大夫的职务。他的威望和声望使得贵族和权贵们都退避三舍。
蒋默的儿子蒋横是蒋捷的祖父。蒋横有九个儿子,他们都离散到各地。蒋横的第八个儿子就是蒋默,字秀芳。他在建武二年(公元26年)渡江来到阳羡隔湖之东,即现在的宜兴。蒋默年幼时就表现出慷慨豪爽的性格,长大后才华出众,既懂农耕,又兼具文武才能。他最终荣获朝廷的赞誉,恢复了家族的声望,平息了家族的冤屈。他被封为云阳准岱二郡侯,并且在政府中担任谏议大夫的职务。他严肃地面对朝廷,独自坐着展示威严。贵族和权贵们都对他敬畏有加。
蒋横的儿子蒋璨是蒋捷的父亲。蒋璨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他在南宋绍兴年间曾任户部侍郎、敷文阁待制、知扬州、临安府。他的书法造诣高超,被誉为溪山之胜。蒋璨的后人中有许多才华横溢的子孙。蒋捷因此在外貌上并不出众,但在乐府词方面却有很高的造诣。这篇文章的内容来源于唐士牧家藏本,虽然没有详细的注释,但至少没有遗漏重要的内容。现代学者根据这些资料推测,蒋捷应该是出自“义兴巨族”蒋氏,他的祖先蒋璨曾在南宋绍兴年间担任重要职务。
蒋捷作为南宋末年的著名词人,他的词品和人品对于后世的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关于他的身世我们了解得不多,但通过对蒋氏宗谱和其他资料的研究,我们可以对他的家族背景和生活轨迹有一定的了解。蒋捷的故事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悬念,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教训,受益匪浅。
蒋捷家世详情»
蒋捷的词作大多情调凄清,他通过表达个人的落寞愁苦来寄托对故国的深情。他没有直接反映时代的巨变,而是选择以“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他的词中常常包含着山河易色、无处容身的悲哀,如“飞莺纵有风吹转,奈旧家苑已成秋”、“星月一天云万壑,览茫茫宇宙知何处”、“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等。这些词句都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光流转和无法找到归宿的悲伤之情。
《虞美人·听雨》这首词通过描写听雨的场景,概括了作者少年、壮年和晚年三个时期的不同感受。其中“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这两句尤其悲壮苍凉。然而,蒋捷的词并不完全是低沉暗淡的情调,他也时而振起一笔,开扩意境,呈现清丽色彩。比如《贺新郎·秋晓》本来写的是“万里江南吹箫恨”,但他在月影微黄的院落中点缀上青花、红枣,再推向白雁横天、楚山隐约的远景,使词中所表现的忧伤苦闷之情不至于过分沉抑。《一剪梅》中的“舟过吴江”,其中“风又飘飘,雨又萧萧”,“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等句,也冲淡了伤逝怀归的悲凉气氛。
对于竹山词的评价,前人意见分歧很大。有人贬低竹山词,认为其“词旨鄙俚”、“不可谓正轨”。然而,也有人持相反的看法,认为蒋捷的词洗炼缜密,语言创获丰富,思想清晰。刘熙载称竹山词为长短句之长城,虽然这种评价有些过誉,但他从词品与词法两方面充分肯定了竹山词的价值。
总的来说,蒋捷的词作思想内容丰富,写作方法和风格多样化,他的词作不失为南宋时期的一位高手。
蒋捷词作生涯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