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梦唐宫春昼迟。正舞到、曳裾时。翠云队仗绛霞衣。慢腾腾、手双垂。
(我梦见在唐宫的春天,白天过得很慢。正在舞蹈中,拖着长裙的时候。翠云和绛霞是指舞衣,上面点缀着荷叶和荷花。慢慢地,双手垂下。)
裾:衣服的前后部分都可以称为裾。曳裾时指的是霓裳舞拍序之后才有舞姿,详见下注。翠云、绛霞:指的是舞衣,上面点缀着荷叶和荷花。手双垂:大垂手和小垂手都是舞蹈中的动作。
忽然急鼓催将起,似彩凤、乱惊飞。梦回不见万琼妃。见荷花、被风吹。
(突然间,急促的鼓声催促起来,像彩凤一样,乱飞惊起。梦中回到现实,却没有看到万琼妃。只看到荷花被风吹动。)
急鼓催将起:似乎是用羯鼓催花的事情来形容,但实际上并无关联。这里指的是霓裳舞到破裂之后,节奏变得急促。琼:指红莲,可以比喻美丽的女子。琼妃,指水仙花,可以比喻水上的莲花。
《燕归梁·凤莲》译文及注释详情»
根据以上内容整理补充注释如下:
- 虽题曰“风莲”,非泛泛咏物,只借以起兴,却不放在开首,放在结尾:虽然标题是“风莲”,但并不是泛泛地描写物象,只是借此来引起兴致,而且并没有放在开头,而是放在结尾。
- 唐宫:咏古伤今,下文所写的是舞蹈的容貌,可能是指“霓裳羽衣舞”。
- 衣之前后皆可称裾:“曳裾时”指的是霓裳舞拍序之后才有舞态。
- 翠云、绛霞:指的是舞蹈服饰,同时也点缀了荷叶和荷花。
- 大垂手、小垂手:都是舞蹈中的动作名称。
- 急鼓催将起:似乎是借用了“羯鼓催花”的情节,但实际上并没有关联。这里指的是“霓裳”舞蹈到入破之后,节奏变得急促。
- 琼:训赤玉,可以比喻红莲。江妃指的是水仙,可以比喻水上的莲花。
- 题曰“风莲“:借用舞蹈的姿态来形容,比喻虽然贴切,但并没有点破,直到结尾才揭示出“谜底”。这样看起来似乎很巧妙。
- 全篇托之于梦:整篇诗歌都是以梦为背景,梦见美人,醒来看到荷花,绕了一个大弯。如果看到荷花就联想到美人是很平常的事情。现在说“春昼梦唐宫”,一开始并没有提到看到“风莲”,所以梦境的构成并不是因为联想;那么梦中美女的姿态和实际的荷花景象,为什么处处相符呢?
- 见荷花被风吹:原本只是起兴的闲笔,但在这里却倒装在后面,改为以景来表达情感,并不是真正的题目。诗中以风莲来喻舞蹈的姿态,而不是以舞蹈的姿态来喻风莲。整篇诗虽然明快,但意义深隐,结构也很新颖。
《燕归梁·凤莲》注释详情»
然是一首优美动人的词作。词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将莲花与风相结合,创造出了一幅幻境般的画面。清晨的凉风吹拂着水面上的荷花,使得荷叶如伞般摇曳生姿,红翠交织,美不胜收。这景象透露出秋意渐浓的信息,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之感。
词人通过梦境的描写,将莲花人格化,将其比作唐代美人在舞蹈。她身着绛红的裙子,身姿婀娜多姿,宛如仙子一般。然而,这美丽的梦境却被战乱所打破,舞曲停止,凤侣散去,一切美好的幻想瞬间破灭。词人以悲愤的情感唱出了国家沦亡的哀歌。
最后一句“见荷花,被风吹”,将梦境与现实相对照,点明了整首词的主题。无论是美丽的琼妃还是娇艳的荷花,都只是幻想和现实的交织,构成了完美的艺术图案。
这首词的艺术构思独特,通过梦境、拟人化和巧妙的描写手法,将莲花与风的相互作用表现得淋漓尽致。词人的写作技巧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忧伤和不甘。这首词不仅有寄托的意义,更是一种独特的艺术美。即使不考虑其寄托意义,仅从词的艺术性来看,它依然是一首优美动人的佳作。
《燕归梁·凤莲》赏析二详情»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蒋捷的词作《咏风莲》进行了解读。文章首先提到了蒋捷喜欢咏莲花,而这首词正是她咏风莲的作品。接着,文章引用了词中的一段描述,描述了词人梦见自己是唐宫美人,穿着霓裳羽衣,在舞蹈中飘逸而动人。然而,这美梦被“渔阳鼙鼓动地来”所打破,梦境瞬间消散。最后一句“见荷花,被风吹”点题,使整个梦境完全化为烟云。
文章接着描述了这首词给人的美感。在一个稍有凉意的早晨,荷花在水面上飞舞,虽然面临秋天的凋零,但读者仍然能够感受到它的空灵和迷惘。
接下来,文章提到了一篇好的词作不仅仅在于表现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看它的词境的营造。这首词就是一种艺术美,是一首咏风莲的绝唱,给人以美的享受。
最后,文章提到了词人在艺术构思上的独特思想。她巧妙地用风莲来传达寄托之情,而不留下痕迹。通过梦的方式,将风莲拟人化,行文流畅,意境深远。作者通过浪漫主义的表现方式,为南宋王朝写了一首挽歌。
总的来说,这篇赏析对蒋捷的词作《咏风莲》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解读,揭示了其中的美感和艺术构思,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首词的赞美之情。
《燕归梁·凤莲》赏析一详情»
蒋捷(约1245~1305后),字胜欲,号竹山,南宋词人,宋末元初阳羡(今江苏宜兴)人。他出生在一个宜兴大族的家庭。在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他中了进士。然而,南宋覆灭后,他深感国家的痛苦,选择隐居不仕,被人称为“竹山先生”、“樱桃进士”。他的气节备受当时人们的重视。
蒋捷擅长写词,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为“宋末四大家”。他的词作多表达对故国的思念、对山河的哀伤,风格多样,以悲凉清俊、萧寥疏爽为主。他尤其擅长运用奇巧的语言,独树一帜,成为宋季词坛上的独特存在。
蒋捷的词作有《竹山词》1卷,收录在毛晋的《宋六十名家词》本和《彊村丛书》本中。此外,还有《竹山词》2卷,收录在涉园景宋元明词续刊本中。这些作品展示了他独特的才华和风格。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时间,目前的资料并不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