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原文赏析

  • huàn
    shā
    ·
    宿
    zuì
    chóu
    màn
    huán
  • [
    táng
    dài
    ]
    hán
  • 宿
    zuì
    chóu
    màn
    huán
    liù
    zhū
    báo
    qīng
    hán
    yōng
    hóng
    mèn
    cuì
    yǎn
    qīng
    luán
  • luó
    kuàng
    jiān
    jīn
    hàn
    dàn
    xuě
    réng
    shì
    láng
    xiāng
    yāo
    gēng
    shěn
    tán

原文: 宿醉离愁慢髻鬟,六铢衣薄惹轻寒,慵红闷翠掩青鸾。
罗袜况兼金菡萏,雪肌仍是玉琅玕,骨香腰细更沈檀。


相关标签:婉约写景荷花浣溪沙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一首词的创作时间和词人的身份。该词创作于860-880年之间,由词人韩偓创作。当时,韩偓在南唐皇帝唐昭宗的统治下担任兵部侍郎等职务。他专门为皇帝创作描写女子裙裾和脂粉的词,以供皇帝娱乐。这首词被收录在《尊前集》中。这个背景揭示了词人的身份和创作目的,以及他在皇帝的宫廷中的地位和角色。 《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主要针对一首古代词《浣溪沙》进行分析。该词属于“香奁体”词的典型代表,是最早的《浣溪沙》之一。词的题材为“艳情”,以细腻深曲的抒情风格和丽美的文辞著称。

上片主要描写了宿醉初醒的女子的面部神态、发髻、衣服和面容等细节。通过运用“愁”字,词作者成功地表达了女子的情绪;而“慢”则生动地描绘了女子的动作;而“寒”则烘托了环境的冷暖;而“红”和“翠”则展现了女子的颜色。

下片则主要描写了女子的体态、身姿、腰身、肌肤和腿部等。通过使用“罗袜”、“雪肌”和“玉琅玕”等词语,词作者突出了女子体态和肌肤的质感;而“骨香”和“沈檀”则强调了嗅觉的感受。

整首词共分为六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等多个方面全方位地描写了女性形象。词作者通过精雕细琢的文辞,展现了女子的形态美和装饰美。然而,更重要的是词中所蕴含的“离愁”。女子因离愁而醉酒、慵懒,失去了生活的趣味,却又无法停止“更沉檀”即重涂脂粉的行为。这看似是在享受,实则掩饰着内心的苦涩。 《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赏析详情»

五代诗人韩偓的照片
韩偓

韩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是中国唐代的一位诗人。他的乳名是冬郎,字是致光,号是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他出生在陕西万年县(今樊川)。

韩偓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就展示出了他的才华。他曾即席赋诗送给他的姨夫李商隐,这首诗让在场的人都惊叹不已。李商隐称赞他的诗“雏凤清于老凤声”。

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开始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来,他进入朝廷,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等职位。

韩偓的诗才被人们广泛赞誉。他的诗作以清新、婉约、含蓄而著称。他的诗歌表达了对自然、人生和爱情的深刻思考和感悟。他的作品中常常融入了对山水、花草、月夜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他对美的独特理解和感受。

韩偓在诗歌创作中追求真挚和纯粹的情感表达,他的作品给人以深深的感动和共鸣。他的诗集《玉山樵人集》流传至今,成为了唐代诗歌的重要遗产。

韩偓于公元923年去世,享年82岁。他的诗歌作品和文学成就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猜您喜欢

鹧鸪天·守得莲开结伴游

宋代 晏几道

守得莲开结伴游,约开萍叶上兰舟。来时浦口云随棹,采罢江边月满楼。
花不语,水空流,年年拚得为花愁。明朝万一西风动,争向朱颜不耐秋。

念奴娇·闹红一舸

宋代 姜夔

余客武陵。湖北宪治在焉:古城野水,乔木参天。余与二三友,日荡舟其间。薄荷花而饮,意象幽闲,不类人境。秋水且涸。荷叶出地寻丈,因列坐其下,上不见日。清风徐来,绿云自动。间于疏处,窥见游人画船,亦一乐也。朅来吴兴。数得相羊荷花中,又夜泛西湖,光景奇绝。故以此句写之。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容消酒,更洒菇蒲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人西风南浦。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愁人 一作:愁入)

醉桃源·芙蓉

宋代 吴文英

青春花姊不同时。凄凉生较迟。艳妆临水最相宜。风来吹绣漪。
惊旧事,问长眉。月明仙梦回。凭阑人但觉秋肥。花愁人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