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经历大乱,流落到南国他乡,独自徘徊,在落梅如雪的晴光野塘。
渔舟惊起水鸟,又翩然落下;拂不去的杨花,飘飘扑来偎人依傍。
昔日的友好知己啊,而今多已逝去,我和庾信一样,暮年诗赋满怀悲怆。
眼看繁华的宫阙街市毁成瓦砾,天崩地陷了,惨痛的浩劫大殃。
注释:
途经:路过。
季重旧游多丧逝:谓诗人的许多老友都已死去。季重:吴质字。他和曹丕、曹植兄弟以及徐干、陈琳、应场、刘桢等人交谊很深。
子山新赋极悲哀:这是以庾信自比,说近来写的诗极哀伤。子山:庾信字。他出使西魏,被迫留仕北朝,已见其《咏怀》注。
朝市:朝廷与市肆。
陵谷:高岸、深谷。
劫:梵语“劫波”的省略。佛教认为天地经过一段时间,劫火延烧,万物都成灰烬,然后再从头开始,谓之一劫。
《乱后春日途经野塘》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唐朝昭宗乾宁二年(895年)。当时,邰节度使王行瑜和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带领兵力进入京师,杀害了宰相韦昭度和李溪,导致长安陷入大乱。昭宗被迫逃入南山,最终躲藏在转石镇。在这次动乱中,数十万士民逃离长安,但许多人因中暑而死亡。在这个背景下,一位诗人也逃离了长安,并在次年的春天写下了这首诗。 《乱后春日途经野塘》创作背景详情»
明地展现出诗人对战乱时期的痛苦和无奈。尾联则通过用典,将个人的遭遇与宏大的历史背景相结合,表达出对世界变迁的深切感叹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对典故的运用,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忧虑表达得淋漓尽致。整体上,这首诗通过对战乱时期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世界变迁的痛苦感受,同时也反映了人生无常和历史的无情。 《乱后春日途经野塘》赏析详情»
韩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是中国唐代的一位诗人。他的乳名是冬郎,字是致光,号是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他出生在陕西万年县(今樊川)。
韩偓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就展示出了他的才华。他曾即席赋诗送给他的姨夫李商隐,这首诗让在场的人都惊叹不已。李商隐称赞他的诗“雏凤清于老凤声”。
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开始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来,他进入朝廷,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等职位。
韩偓的诗才被人们广泛赞誉。他的诗作以清新、婉约、含蓄而著称。他的诗歌表达了对自然、人生和爱情的深刻思考和感悟。他的作品中常常融入了对山水、花草、月夜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他对美的独特理解和感受。
韩偓在诗歌创作中追求真挚和纯粹的情感表达,他的作品给人以深深的感动和共鸣。他的诗集《玉山樵人集》流传至今,成为了唐代诗歌的重要遗产。
韩偓于公元923年去世,享年82岁。他的诗歌作品和文学成就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