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江有感》原文赏析

  • hán
    jiāng
    yǒu
    gǎn
  • [
    qīng
    dài
    ]
    qiū
    féng
    jiǎ
  • dào
    shì
    nán
    fēng
    jìng
    beǐ
    fēng
    gǎn
    jiāng
    cèng
    dēng
    yuàn
    tiān
    gōng
  • nán
    ér
    yào
    zhǎn
    huí
    tiān
    zài
    qiān
    pán
    bǎi
    zhé
    zhōng

原文: 道是南风竟北风,敢将蹭蹬怨天公。
男儿要展回天策,都在千盘百折中。


相关标签:抒怀述志

译文及注释

译文:有人说是吹南风,来的竟是北风,时事变化不定。我道途蹭蹬(cèng dèng)多磨,心中苦闷难遣,这埋怨谁,能埋怨天公吗?

注释:韩江:水名,因韩愈而得名。上游为福建汀江,至广东会梅江及大靖溪。
蹭(cèng)蹬(dèng):因际遇不佳而失势的样子。
天公:俗称天帝。
回天:能扭转不易挽回的形势。古代以皇帝为天,凡能谏止皇帝某种行动的,也称回天。
千盘百折:喻屡遭挫折。 《韩江有感》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七绝是在光绪三十一年至三十三年间(1905-1907)创作的。当时,日本和俄罗斯为了争夺殖民地,竟然将中国的领土作为战场,这是第一次以第三国领土为战场的先例,给中国带来了耻辱和失去权益的打击,这是前所未有的。诗人在一次来到韩江边上时,看到滚滚的韩江,深感愤慨和悲痛,于是写下了这首七绝。 《韩江有感》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是对丘逢甲的一首诗进行解读。诗中的前两句描述了韩江的曲折和诗人对待态度,通过“南风”和“北风”暗指朝廷的变化莫测,表达了对清政府腐败无能的不满。诗人在抗日保台失败后,见到清政府再次腐败无能,对中国的前途感到担忧,内心感到失意和空虚。

后两句则表达了前途多磨,希望人民有志。诗中的“男儿要展回天策,都在千盘百折中”形象地反映了人生的艰难险阻,没有平坦笔直的大道可走。诗人准备迎难而上,展现出韧性战斗、顽强毅力和坚定信念。他一直关心着祖国的统一和台湾的光复,思考着祖国的前途命运。

这首诗的语言明白畅晓,没有使用僻典套语,每个字都发自内心。这体现了丘逢甲和黄遵宪所提倡的“我手写我口”的诗界革命口号的实践,与当时盛行的“同光体”有本质上的不同。丘逢甲被梁启超推崇为“诗界革命一巨子”,他的诗歌融合了沉郁、悲凉和金戈铁马的元素,同时也具有通俗化和散文化的趋向。这首七言绝句大致体现了他的基本风格。 《韩江有感》赏析详情»

清代诗人丘逢甲的照片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是一位近代诗人,他的字是仙根,又有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他的祖籍是广东蕉岭嘉应镇平。

丘逢甲于同治三年(1864年)出生在台湾彰化。他在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1889年)登上进士,被任命为工部主事。然而,丘逢甲并不打算在京城做官,而是返回台湾。他到台中的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来又在台南和嘉义从事教育工作。

丘逢甲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诗人,他的诗作以咏史抒怀为主题,表达了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的关注。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深受当时文人士大夫的喜爱。

然而,丘逢甲的生命在1912年结束。他的去世给文坛留下了一片悲痛的空白,但他的诗作却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了中国近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猜您喜欢

赠从弟冽

唐代 李白

楚人不识凤,重价求山鸡。
献主昔云是,今来方觉迷。
自居漆园北,久别咸阳西。
风飘落日去,节变流莺啼。
桃李寒未开,幽关岂来蹊。
逢君发花萼,若与青云齐。
及此桑叶绿,春蚕起中闺。
日出布谷鸣,田家拥锄犁。
顾余乏尺土,东作谁相携。
傅说降霖雨,公输造云梯。
羌戎事未息,君子悲涂泥。
报国有长策,成功羞执珪。
无由谒明主,杖策还蓬藜。
他年尔相访,知我在磻溪。

五月东鲁行答汶上君

唐代 李白

五月梅始黄,蚕凋桑柘空。
鲁人重织作,机杼鸣帘栊。
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
举鞭访前途,获笑汶上翁。
下愚忽壮士,未足论穷通。
我以一箭书,能取聊城功。
终然不受赏,羞与时人同。
西归去直道,落日昏阴虹。
此去尔勿言,甘心为转蓬。

去矣行

唐代 杜甫

君不见鞲上鹰,一饱即飞掣!
焉能作堂上燕,衔泥附炎热。
野人旷荡无靦颜,岂可久在王侯间。
未试囊中餐玉法,明朝且入蓝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