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有人说是吹南风,来的竟是北风,时事变化不定。我道途蹭蹬(cèng dèng)多磨,心中苦闷难遣,这埋怨谁,能埋怨天公吗?
注释:韩江:水名,因韩愈而得名。上游为福建汀江,至广东会梅江及大靖溪。
蹭(cèng)蹬(dèng):因际遇不佳而失势的样子。
天公:俗称天帝。
回天:能扭转不易挽回的形势。古代以皇帝为天,凡能谏止皇帝某种行动的,也称回天。
千盘百折:喻屡遭挫折。
《韩江有感》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首七绝是在光绪三十一年至三十三年间(1905-1907)创作的。当时,日本和俄罗斯为了争夺殖民地,竟然将中国的领土作为战场,这是第一次以第三国领土为战场的先例,给中国带来了耻辱和失去权益的打击,这是前所未有的。诗人在一次来到韩江边上时,看到滚滚的韩江,深感愤慨和悲痛,于是写下了这首七绝。 《韩江有感》创作背景详情»
这篇赏析是对丘逢甲的一首诗进行解读。诗中的前两句描述了韩江的曲折和诗人对待态度,通过“南风”和“北风”暗指朝廷的变化莫测,表达了对清政府腐败无能的不满。诗人在抗日保台失败后,见到清政府再次腐败无能,对中国的前途感到担忧,内心感到失意和空虚。
后两句则表达了前途多磨,希望人民有志。诗中的“男儿要展回天策,都在千盘百折中”形象地反映了人生的艰难险阻,没有平坦笔直的大道可走。诗人准备迎难而上,展现出韧性战斗、顽强毅力和坚定信念。他一直关心着祖国的统一和台湾的光复,思考着祖国的前途命运。
这首诗的语言明白畅晓,没有使用僻典套语,每个字都发自内心。这体现了丘逢甲和黄遵宪所提倡的“我手写我口”的诗界革命口号的实践,与当时盛行的“同光体”有本质上的不同。丘逢甲被梁启超推崇为“诗界革命一巨子”,他的诗歌融合了沉郁、悲凉和金戈铁马的元素,同时也具有通俗化和散文化的趋向。这首七言绝句大致体现了他的基本风格。
《韩江有感》赏析详情»
丘逢甲(1864年~1912年)是一位近代诗人,他的字是仙根,又有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他的祖籍是广东蕉岭嘉应镇平。
丘逢甲于同治三年(1864年)出生在台湾彰化。他在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1889年)登上进士,被任命为工部主事。然而,丘逢甲并不打算在京城做官,而是返回台湾。他到台中的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来又在台南和嘉义从事教育工作。
丘逢甲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诗人,他的诗作以咏史抒怀为主题,表达了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的关注。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深受当时文人士大夫的喜爱。
然而,丘逢甲的生命在1912年结束。他的去世给文坛留下了一片悲痛的空白,但他的诗作却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了中国近代文学的瑰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