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在少年时期,我曾经纵情畅饮,游遍京都,也常常去京城名妓的居所。在文人雅士的酒会上,我欣赏过《霓裳羽衣曲》、《玉树后庭花》等著名的歌舞。那里有绿柳夹道,门在柳树的阴影深处,门上垂着珠帘绣箔,窗户上卷起碧绿的窗纱,窗口对着樱桃树,红色的樱桃和绿色的窗纱形成鲜明的对比。但是,过去的座上客已经有一半不在人间,酒会的主人也像星星一样散落,彼此天各一方了。
我乘着春风,踏着明月,走过章华宫,被邀请去阿母家与佳人相会。佳人住宅门前有一株垂柳,柳条的枝叶几乎正对着垂着珠箔的门帘,围墙隔着一株樱桃,樱桃的花枝伸出围墙,似乎在欢迎来客。佳人的鬓发深沉如暖钗,像春云般侵入她的脸庞;她的臂膀纤细,衣衫寒冷,像碧玉映在纱上。你不要为不能长久如此而终身忧愁,要知道相邻并不遥远,不是天涯海角,我们仍然有相见的时候。
注释:
⑴都下:指京都。
⑵小小:苏小小,南朝钱塘名妓。此处指宋代名妓李师师。
⑶霓裳羽衣曲、玉树后庭花:两者都是乐曲名,用以形容李师师的歌舞技艺。
⑷青鸟:神话传说中西王母的使者,用来传递消息,见《汉武故事》。
⑸迎人桃出隔墙花:此句倒装,应理解为“隔墙桃出迎人花”。
《都下追感往昔因成二首》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在政和间(1111—1118)期间,李师师和崔念月两位妓女因其出色的才艺而名声大噪。晁叔用(字冲之,又称叔用)经常与她们相聚饮酒,经常邀请她们参加宴席。十多年后,晁叔用再次来到京师,发现李师师和崔念月仍然在那里,并且他们的声名已经传遍了整个中国。晁叔用追忆往昔,写了两首诗来表达对江子(李师师)的思念之情。 《都下追感往昔因成二首》创作背景详情»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两首七律诗进行解读和评价。第一首诗描述了诗人回忆起年少时与名妓李师师在汴京的欢愉时光,以及对名妓歌舞的赞赏。诗中通过描写名妓居处的豪华和环境的优美,展现了名妓居所的幽雅。最后两句诗则表达了对过去繁荣景象的感慨,以及与名妓和座上客的分别。整首诗在艺术上有一定的价值。
第二首诗与第一首相似,描述了诗人与名妓的欢会。诗中运用了典故和比喻,如借用章华台和青鸟来象征京华和爱情的使者。诗中还描写了名妓的装束和体态之美。最后两句诗则是劝慰友人不要过于忧虑,虽然他们将要分别,但彼此所在并不遥远,还会再见面的。
这两首诗在宋代曾经非常流行,可能与晁冲之的风流韵事有关。诗人回忆的是年少时与名妓的放纵生活,内容上并没有太多可取之处。然而,在艺术上这两首诗还是有一定的价值。吕本中将晁冲之归入江西诗派,但他认为晁冲之与江西诗派的师承不同,他独自专注于学习杜诗。
《都下追感往昔因成二首》赏析详情»
晁冲之是宋代江西派诗人,出生和死亡年份不详。他的字是叔用,早年使用的字是用道。他出生在济州巨野(今属山东),晁氏是北宋的名门世家,也是文学世家。晁冲之的堂兄晁补之、晁说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他早年师从陈师道。
在绍圣年间(1094~1097),党争剧烈,晁冲之的兄弟辈中有许多人遭到谪贬和放逐。他选择在阳翟(今河南禹县)的具茨山隐居,并自号具茨。十多年后,他回到汴京(今河南开封),当权者希望任用他,但他拒绝接受。他终生不追求功名,只担任授承务郎一职。他与吕本中是知交,两人来往密切。
晁冲之的儿子晁公武是《郡斋读书志》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