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两株桃树和杏树斜映着篱笆,点缀着商山团练副使的家。
为什么春风竟然容不得这些,惊走了莺黄又吹折数枝花。
注释:
副使:作者当时任商州(今属陕西)团练副使。
《春居杂兴·两株桃杏映篱斜》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诗人王禹偁因多次上书言事而得罪皇帝,被贬官到商州担任团练副使的情况。在困苦的条件下,诗人过着无所事事的生活,但他内心充满了壮志。然而,他却无辜地被贬官,这让他感到非常愤懑。正是在这种状况下,诗人在淳化三年(992年)的春天,受到了某种感触,创作了这组诗。 《春居杂兴·两株桃杏映篱斜》创作背景详情»
在,描述了诗人住所的竹篱下的桃杏树和啭鸣的黄莺;第三句诗人责问春风为何不容忍他家的装饰;第四句诗人自嘲责问春风的无理,表达了他内心的恼恨和对桃杏树和黄莺的深厚感情;最后两句则通过对桃杏树和黄莺的描述,隐喻了诗人自身的遭遇。整首诗通过简短的绝句形式,巧妙地表达了诗人的心情和对生活的凄凉感受。诗人对于自己的诗与杜甫的诗有相似之处感到高兴,并表示自己师其辞而不师其意,展示了他对诗歌创作的自信和追求新境界的态度。 《春居杂兴·两株桃杏映篱斜》赏析详情»
王禹偁(954—1001)是北宋时期的一位白体诗人和散文家。他的字是元之,是汉族,出生在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后来他被贬到黄州,因此被世人称为王黄州。他在太平兴国八年考中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等职位。他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多次被贬谪。真宗即位后,他被召回,再次担任知制诰的职务。然而后来他又被贬到黄州,之后又迁到蕲州,最终在那里病死。
王禹偁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他的文学影响了韩愈、柳宗元等人,而他的诗则受到了杜甫、白居易等人的崇拜。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他的词作品只有一首,但它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他还著有《小畜集》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