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孟郊曾经十分贫苦,忽然吟诗说不再贫苦;
是因为欣喜诗友卢仝,载满一船书籍返回洛浦。
我于是懂得君子心性,感到快乐的是钻研古书。
汉公得中了科第高名,只是还欠缺古籍基础。
两年来佐理地方政治,双眼发黑怕再审阅公文书簿。
现在腾身进入史馆,将睁亮眼睛饱读四库藏书。
我如孟郊一样生活困窘,精神却从来不觉贫苦。
孙何以前精神不够丰足,而今如穷人暴富,
学问富赡也还需要提防,文才高超恐被他人忌妒。
注释:
暴富:指孙何由地方官召入史馆,从此可饱览国家藏书,大开眼界,骤增知识,如穷儿忽然发财。孙何(961—1004年),字汉公,蔡州汝阳(今河南汝南)人。少时以诗文知名,受王禹偁推重。历官至知制诰。
孟郊:中唐诗人,终生困顿,诗多穷苦之辞。尝贫苦:一作“常贫苦”。
玉川子:中唐诗人卢仝号。
洛浦(pǔ):洛水之滨,指洛阳。
稽(jī)古:研习古事。
高科:科第高名。
坟素:古籍的素养。坟,坟典,三坟五典,后转为古书的通称。
佐棠阴:指孙何佐理地方政治。棠阴,传说周召公奭巡行南国,在棠树下听讼断案,后人思之,不忍伐其树。后因以“棠阴”喻惠政。
文簿:公文、簿书。
三馆:宋承唐制,以史馆、昭文馆、集贤院为三馆,掌修史、藏书、校书。此偏指史馆。
烂目:睁亮眼睛。烂,光明。四库:本指宫廷收藏图书的地方,此处指史馆藏书。
妬(dù):同“妒”,嫉妒。
《暴富送孙何入史馆》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一位名叫孙何的人物,他在年轻时就展现出了对音韵的敏感和文学才华。孙何热爱学习古代文化,他的作品常常注重经义,因此在贡献中备受赞誉。他与另一位名叫丁谓的人关系亲密,被时人称为“孙丁”。王禹偁更是对他推崇备至。
在太宗淳化三年(992年),孙何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中进士。随后,他被召入直史馆,开始了他的官员生涯。
这篇创作背景所提到的诗是孙何为了送别某人而创作的。
《暴富送孙何入史馆》创作背景详情»
这篇赏析主要讲述了王禹傅的《暴富送孙何入史馆》一诗的背景和意义。文章首先提到了孟郊的《忽不贫喜卢仝书船归洛》一诗,该诗以拥有万卷诗书作为无限的精神财富来衡量人生的贫富。王禹傅的《暴富送孙何入史馆》即是根据这首诗的灵感创作而成,将即将进入史馆供职的孙何戏称为“暴富”一族。接着文章解释了诗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如“孟郊尝贫苦,忽吟不贫句”指的是孟郊的贫富境界,而“玉川子”即卢仝。孙何进入史馆供职虽然只是个闲职,但对于他来说,可以阅览到皇家珍藏的各类书籍,这对于爱书之人来说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因此被称为“暴富”。最后,文章提到了孙何的背景和成就,他成为进士及第后被召入直史馆,并且能够在皇家图书馆中阅读上古典籍,这是非常荣耀的事情,也是“暴富”之人的享受。整篇赏析通过解读诗中的词句和背景,展示了王禹傅对于读书人对于精神财富的渴望与珍视的理解。 《暴富送孙何入史馆》赏析详情»
王禹偁(954—1001)是北宋时期的一位白体诗人和散文家。他的字是元之,是汉族,出生在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后来他被贬到黄州,因此被世人称为王黄州。他在太平兴国八年考中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等职位。他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多次被贬谪。真宗即位后,他被召回,再次担任知制诰的职务。然而后来他又被贬到黄州,之后又迁到蕲州,最终在那里病死。
王禹偁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他的文学影响了韩愈、柳宗元等人,而他的诗则受到了杜甫、白居易等人的崇拜。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他的词作品只有一首,但它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他还著有《小畜集》一书。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