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富送孙何入史馆》原文赏析

  • bào
    sòng
    sūn
    shǐ
    guǎn
  • [
    sòng
    dài
    ]
    wáng
  • mèng
    jiāo
    cháng
    pín
    yín
    pín
  • weí
    chuān
    shū
    chuán
    guī
    luò
  • nǎi
    zhī
    jūn
    xīn
    suǒ
    zài
  • hàn
    gōng
    gāo
    weí
    fén
  • èr
    nián
    zuǒ
    táng
    yīn
    yǎn
    heī
    wén
    簿
  • yuè
    shēn
    sān
    guǎn
    làn
    yuè
  • mèng
    pín
    pín
    sūn
    pín
    jīn
    bào
  • bào
    fáng
    wén
    gāo
    beì
    rén

原文: 孟郊常贫苦,忽吟不贫句。
为喜玉川子,书船归洛浦。
乃知君子心,所乐在稽古。
汉公得高科,不足唯坟素。
二年佐棠阴,眼黑怕文簿。
跃身入三馆,烂目阅四库。
孟贫昔不贫,孙贫今暴富。
暴富亦须防,文高被人妬。


相关标签:抒情议论学习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孟郊曾经十分贫苦,忽然吟诗说不再贫苦;
是因为欣喜诗友卢仝,载满一船书籍返回洛浦。
我于是懂得君子心性,感到快乐的是钻研古书。
汉公得中了科第高名,只是还欠缺古籍基础。
两年来佐理地方政治,双眼发黑怕再审阅公文书簿。
现在腾身进入史馆,将睁亮眼睛饱读四库藏书。
我如孟郊一样生活困窘,精神却从来不觉贫苦。
孙何以前精神不够丰足,而今如穷人暴富,
学问富赡也还需要提防,文才高超恐被他人忌妒。

注释:
暴富:指孙何由地方官召入史馆,从此可饱览国家藏书,大开眼界,骤增知识,如穷儿忽然发财。孙何(961—1004年),字汉公,蔡州汝阳(今河南汝南)人。少时以诗文知名,受王禹偁推重。历官至知制诰。
孟郊:中唐诗人,终生困顿,诗多穷苦之辞。尝贫苦:一作“常贫苦”。
玉川子:中唐诗人卢仝号。
洛浦(pǔ):洛水之滨,指洛阳。
稽(jī)古:研习古事。
高科:科第高名。
坟素:古籍的素养。坟,坟典,三坟五典,后转为古书的通称。
佐棠阴:指孙何佐理地方政治。棠阴,传说周召公奭巡行南国,在棠树下听讼断案,后人思之,不忍伐其树。后因以“棠阴”喻惠政。
文簿:公文、簿书。
三馆:宋承唐制,以史馆、昭文馆、集贤院为三馆,掌修史、藏书、校书。此偏指史馆。
烂目:睁亮眼睛。烂,光明。四库:本指宫廷收藏图书的地方,此处指史馆藏书。
妬(dù):同“妒”,嫉妒。 《暴富送孙何入史馆》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一位名叫孙何的人物,他在年轻时就展现出了对音韵的敏感和文学才华。孙何热爱学习古代文化,他的作品常常注重经义,因此在贡献中备受赞誉。他与另一位名叫丁谓的人关系亲密,被时人称为“孙丁”。王禹偁更是对他推崇备至。

在太宗淳化三年(992年),孙何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中进士。随后,他被召入直史馆,开始了他的官员生涯。

这篇创作背景所提到的诗是孙何为了送别某人而创作的。 《暴富送孙何入史馆》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主要讲述了王禹傅的《暴富送孙何入史馆》一诗的背景和意义。文章首先提到了孟郊的《忽不贫喜卢仝书船归洛》一诗,该诗以拥有万卷诗书作为无限的精神财富来衡量人生的贫富。王禹傅的《暴富送孙何入史馆》即是根据这首诗的灵感创作而成,将即将进入史馆供职的孙何戏称为“暴富”一族。接着文章解释了诗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如“孟郊尝贫苦,忽吟不贫句”指的是孟郊的贫富境界,而“玉川子”即卢仝。孙何进入史馆供职虽然只是个闲职,但对于他来说,可以阅览到皇家珍藏的各类书籍,这对于爱书之人来说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因此被称为“暴富”。最后,文章提到了孙何的背景和成就,他成为进士及第后被召入直史馆,并且能够在皇家图书馆中阅读上古典籍,这是非常荣耀的事情,也是“暴富”之人的享受。整篇赏析通过解读诗中的词句和背景,展示了王禹傅对于读书人对于精神财富的渴望与珍视的理解。 《暴富送孙何入史馆》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王禹偁的照片
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是北宋时期的一位白体诗人和散文家。他的字是元之,是汉族,出生在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后来他被贬到黄州,因此被世人称为王黄州。他在太平兴国八年考中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等职位。他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多次被贬谪。真宗即位后,他被召回,再次担任知制诰的职务。然而后来他又被贬到黄州,之后又迁到蕲州,最终在那里病死。

王禹偁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他的文学影响了韩愈、柳宗元等人,而他的诗则受到了杜甫、白居易等人的崇拜。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他的词作品只有一首,但它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他还著有《小畜集》一书。

猜您喜欢

十月梅花书赠

唐代 卢僎

君不见巴乡气候与华别,年年十月梅花发。
上苑今应雪作花,宁知此地花为雪。
自从迁播落黔巴,三见江上开新花。
故园风花虚洛汭,穷峡凝云度岁华。
花情纵似河阳好,客心倍伤边候早。
春候飒惊楼上梅,霜威未落江潭草。
江水侵天去不还,楼花覆帘空坐攀。
一向花前看白发,几回梦里忆红颜。
红颜白发云泥改,何异桑田移碧海。
却想华年故国时,唯馀一片空心在。
空心吊影向谁陈,云台仙阁旧游人。
傥知巴树连冬发,应怜南国气长春。

幸蜀西至剑门

唐代 李隆基

剑阁横云峻,銮舆出狩回。
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开。
灌木萦旗转,仙云拂马来。
乘时方在德,嗟尔勒铭才。

始得西山宴游记

唐代 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