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白天变长了,黄昏前的时光怎么打发呢?偏僻的州郡里,官衙闲寂,整天关着门。
翻开杜甫的诗集,在诗的世界里徜徉,从老子的《道德经》中窥见道的本源。
北院繁花千片随风飘落,月亮升起时在东楼有美酒相伴。
若不是和我同年考中进士的你在商州主持政务,我寥落的情怀又能向谁述说呢?
注释:简:即书信,用为动词。
仲咸:冯伉,字仲咸,与王禹偁为同年进士,且同在商州主持政务。
伯阳:即老子。
风飘:王禹偁诗集的影印本为“风骚”,《宋诗别裁集》据《小畜集》改为“风飘”,以此为准。
樽: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
主郡:主持政务。
牢落:形容无所寄托的样子。
《日长简仲咸》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是在宋淳化二年(991年),诗人王禹偁被贬谪到商州担任团练副使。在商州山城度过了三年的谪宦生涯,诗人的心情郁闷,意志消沉。然而,在谪居期间,诗人结交了友人冯伉,这大大安慰了他的失落感。因此,诗人对冯伉充满了感激之情,后来创作了这首诗。 《日长简仲咸》创作背景详情»
王禹偁的《黄昏》是一首表达诗人内心孤寂和苦闷的诗篇。首联以“日长”二字点题,揭示了诗人寂寞无聊的原因。诗人在淳化二年被贬商州,心中充满了不满和惆怅,这种情感通过“闲”字和“郡僻”、“昼掩门”等描写得到了进一步渲染。
颔联则写诗人通过读书来消除忧愁。诗人借鉴了杜甫和白居易的诗歌,特别是杜甫的作品让他感到有所寄托。他希望通过杜甫的诗歌来抒发自己仕途坎坷、怀才不遇的悲凉心境,并从老子的《道德经》中寻求精神归宿。然而,诗人并没有选择避世隐退,而是积极地想要入仕,这种矛盾心理通过杜甫和老子的作品合联得到了暗示。
颈联写诗人借酒消愁,但却没有从自然界中找到安慰。诗人在黄昏时分登楼,希望排遣心中的幽怨,然而眼前的景象却是万花飘零的萧瑟,增添了伤春之情。诗人感到孤独寂寞,无人可诉说心中的不平。尽管这两句诗没有明确的情语,但却将孤独寂寞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尾联突然转折,表达了诗人与仲咸之间亲密无间的感情。诗人常常以诗歌赠送仲咸,两人的友谊非常深厚。然而,诗人通过反问句法将仲咸与世俗对比,凸显了仲咸的高尚品德和世俗的薄情。这样的表达方式更加含蓄而富有内涵。
总的来说,王禹偁的《黄昏》通过描写诗人的内心孤寂和苦闷,以及与仲咸之间的亲密友谊,表达了诗人对仕途坎坷和怀才不遇的痛苦感受。诗中运用了反问句法和景物描写等手法,使诗篇更加丰富多样,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日长简仲咸》赏析详情»
王禹偁(954—1001)是北宋时期的一位白体诗人和散文家。他的字是元之,是汉族,出生在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后来他被贬到黄州,因此被世人称为王黄州。他在太平兴国八年考中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等职位。他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多次被贬谪。真宗即位后,他被召回,再次担任知制诰的职务。然而后来他又被贬到黄州,之后又迁到蕲州,最终在那里病死。
王禹偁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他的文学影响了韩愈、柳宗元等人,而他的诗则受到了杜甫、白居易等人的崇拜。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他的词作品只有一首,但它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他还著有《小畜集》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