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中天·夜渡古黄河与沈尧道曾》原文赏析

  • zhōng
    tiān
    ·
    huáng
    shěn
    yáo
    dào
    céng
  • [
    sòng
    dài
    ]
    zhāng
    yán
  • yáng
    wàn
    xiào
    dāng
    nián
    shì
    zhōng
    fēn
    nán
    beǐ
    xìn
    píng
    shēng
    mèng
    dào
    què
    xiàng
    ér
    jīn
    yóu
    lǎo
    liǔ
    guān
    xié
    yáng
    dào
    fēng
    dìng
    yóu
    zhí
    rén
    jīng
    wèn
    fàn
    chá
    chù
    kuáng
  • yíng
    miàn
    luò
    xiāo
    xiāo
    shuǐ
    liú
    shā
    gòng
    yuǎn
    xíng
    shuaī
    cǎo
    qiū
    gēng
    绿
    weí
    yǒu
    xián
    ōu
    làng
    xié
    tiān
    shān
    yāo
    yún
    yín
    héng
    kōng
    kòu
    xián
    duàn
    hǎi
    chán
    feī
    shàng
    bái

原文: 扬舲万里,笑当年底事,中分南北。须信平生无梦到,却向而今游历。老柳官河,斜阳古道,风定波犹直。野人惊问,泛槎何处狂客!
迎面落叶萧萧,水流沙共远,都无行迹。衰草凄迷秋更绿,唯有闲鸥独立。浪挟天浮,山邀云去,银浦横空碧。扣舷歌断,海蟾飞上孤白。


相关标签:写景山水壶中天

译文及注释

译文:我将船放在万里黄河上,当年多么可笑,这条流水竟被看作南北的分界线!我从来没有想过会来到这里,如今却真的来游览了。沿着官河,几株老柳树摇曳着,萧索的古道映照着残阳。风停了,但波涛仍然汹涌。岸上的村民看见我们,一定会惊讶地问:这些狂放的客人是从哪里来的,竟然在河上泛舟得如此高兴!

萧萧的落叶迎面飞来,河水卷着黄沙一起向远方流去,渐渐地再也看不见一个行人的踪影。衰败的野草一片凄迷,在秋天的气息中更加绿意盎然,只有一只闲鸥独自站在那里。高高的浊浪仿佛带着天空一起漂浮,蜿蜒的山岭好像在招呼着云朵奔腾而去。入夜之后,璀璨的银河横跨天际。我们敲击船舱,高歌起来。一曲终了,月亮升起来了,那样孤单凄白。

注释:壶中天:词牌名,即“念奴娇”,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湘月”,是一首双调一百字的词,上下两部分各十句四仄韵。

沈尧道:名字叫钦,字叫尧道,号叫秋江。曾子敬:名字叫遇,字叫子敬,又字叫心传。沈和曾两人都是作者的朋友。

舲(líng):有窗户的小船。

底事:为什么,相当于“为甚”。

须信:必须知道。

官河:官府组织开凿的人工河。

野人:指河边的土著居民。

槎(chá):筏子,即木排竹排。

萧萧:风声,草木摇落的声音。

水流沙共远:河水带着黄沙流向远方。

都无行迹:完全没有人迹。

银浦:银汉,即天河。

扣舷歌:一边歌唱,一边敲击船帮作为节拍。断:结束。 《壶中天·夜渡古黄河与沈尧道曾》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是基于《元史·世祖本纪》中的记载。根据记载,元世祖在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广征江南,并且擅书者。在这个时候,张炎与沈尧道、曾子敬结伴前往元都写经。这篇词就是在他们北行途中创作的。 《壶中天·夜渡古黄河与沈尧道曾》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和不可思议。作者通过这两句话,展现了自己和同行者们在陌生的环境中的不易和不安。



“秋夜渡河”四句是整首词的高潮部分,也是表现古黄河雄壮景象的重点。作者通过描写夜晚的黄河,将其与秋天的景色相结合,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词中的“月明”、“星稀”、“风吹”、“水寒”等词语,通过形象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夜晚黄河的壮丽和凄凉。同时,作者通过“渡河”这一动作,表达了自己和同行者们在历经艰辛后,终于到达目的地的喜悦和激动。



最后两句“万里长征人未还,更上一层楼”,是整首词的收束部分。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亡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许。词中的“万里长征人未还”暗示了国家的困境和人民的牺牲,而“更上一层楼”则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和追求。



整首词通过对古黄河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兴亡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许。词中的意境壮阔,情感深沉,通过对黄河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同时,词中的描写技巧和形象的语言,使整首词具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 《壶中天·夜渡古黄河与沈尧道曾》赏析详情»

张炎

张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号玉田,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他是六世祖张俊的后裔,张俊是宋朝著名将领。张炎的父亲张枢是“西湖吟社”的重要成员,精通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有交往。

张炎出生于1248年,他的前半生居住在临安,生活优裕。然而,宋朝灭亡后,他的家境逐渐中落,晚年过着漂泊落拓的生活。

张炎是一位重要的词人,他创作了《山中白云词》,共有302首存世。这些词作以山水自然景观为题材,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除了词作,张炎还有另一个重要的贡献,那就是他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这本书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和“骚雅”为主要主张。《词源》对后世的词人和词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炎于1320年去世,享年72岁。他的词作和词论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遗产,对后世的词人和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猜您喜欢

湘月·行行且止

宋代 张炎

余载书往来山阴道中,每以事夺,不能尽兴。戊子冬晚,与徐平野、王中仙曳舟溪上。天空水寒,古意萧飒。中仙有词雅丽;平野作《晋雪图》,亦清逸可观。余述此调,盖白石《念奴娇》鬲指声也。行行且止,把乾坤收入,篷窗深里。星散白鸥三四点,数笔横塘秋意。岸觜冲波,篱根受叶,野径通村市。疏风迎面,湿衣原是空翠。
堪叹敲雪门荒,争棋墅冷,苦竹鸣山鬼。纵使如今犹有晋,无复清游如此。落日沙黄,远天云淡,弄影芦花外。几时归去,剪取一半烟水。

一翦梅·闷蕊惊寒减艳痕

宋代 张炎

闷蕊惊寒减艳痕。
蜂也消魂。
蝶也消魂。
醉归无月傍黄昏。
知是花村。
知是前村。
留得闲枝叶半存。
好似桃根。
不似桃根。
小楼昨夜声浑。
春到三分。
秋到三分。

玉蝴蝶(赋玉绣球花)

宋代 张炎

留得一团和气,此花开尽,春已规圆。虚白窗深,恍讶碧落星悬。扬芳丛、低翻雪羽,凝素艳、争簇冰蝉。向西园。几回错认,明月秋千。
欲觅生香何处,盈盈一水,空对娟娟。待折归来,倩谁偷解玉连环。试结取、鸳鸯锦带,好移傍、鹦鹉珠帘。晚阶前。落梅无数,因甚啼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