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门引·春尽夜》原文赏析

  • luó
    mén
    yǐn
    ·
    chūn
    jìn
  • [
    míng
    dài
    ]
    xià
    wán
    chún
  • wǎn
    feī
    zhī
    huā
    yǐng
    sòng
    huáng
    hūn
    chūn
    guī
    chóng
    mén
    què
    jiāng
    nán
    sān
    yuè
    chù
    mèng
    kān
    wēn
    gēng
    jiē
    qián
    xīn
    绿
    kōng
    suǒ
    fāng
    chén
  • suí
    fēng
    yáo
    yún
    lán
    zhào
    zhū
    zhī
    yǒu
    tóng
    zhī
    shàng
    liú
    sān
    fēn
    duō
    qíng
    hào
    míng
    xiāo
    hái
    zhào
    jiù
    chaī
    hén
    dēng
    lóu
    wàng
    liǔ
    wài
    xiāo
    hún

原文: 晚鸦飞去,一枝花影送黄昏。春归不阻重门。辞却江南三月,何处梦堪温?更阶前新绿,空锁芳尘。
随风摇曳云,不须兰棹朱轮。只有梧桐枝上,留得三分。多情皓魄,怕明宵、还照旧钗痕。登楼望、柳外销魂。


相关标签:婉约写景感叹婆罗门引

译文及注释

晚鸦飞去,一枝花影送黄昏。春归不阻重门。辞却江南三月,何处梦堪温?更阶前新绿,空锁芳尘。
补充汉字译文:晚鸦(wǎn yā)飞去,一枝花影送黄昏。春归不阻重门。辞却江南三月,何处梦堪温?更阶前新绿,空锁芳尘。
注释:不阻重门:即不为重门所阻。

随风摇曳(yè)云,不须兰棹(zhào)朱轮。只有梧桐枝上,留得三分。多情皓魄,怕明宵、还照旧钗痕。登楼望、柳外销魂。
补充汉字译文:随风摇曳(yè)云,不须兰棹(zhào)朱轮。只有梧桐枝上,留得三分。多情皓魄,怕明宵、还照旧钗痕。登楼望、柳外销魂。
注释:兰棹朱轮:指游船、游车。皓魄:指月亮。 《婆罗门引·春尽夜》译文及注释详情»

注释

不阻重门:即不被重门所阻挡。这里的“重门”可能指的是宫殿、府邸等重要场所的大门。

兰棹朱轮:兰花装饰的船只和红色的车轮。这里可能是指豪华的游船和游车,用以形容富丽堂皇的场景。

皓魄:明亮的月亮。这里用来形容月亮的明亮和洁白。 《婆罗门引·春尽夜》注释详情»

赏析

夏完淳是明末文坛上一位年轻的诗人和抗清志士。他的诗词作品常常表达对时事的叹息,充满慷慨和悲壮的情感。这首名为《春尽夜》的词,表面上是描写春天的景色,但结合明朝即将灭亡的形势,仔细品味其中的“辞却江南三月,何处梦堪温”等句子,可以发现其中的寓意和寄托。

词的开头写道“春尽夜,春尽夜,绿窗残月,红楼隔雨,燕子归来,花满楼台。”这里描绘了春天即将结束的夜晚景色,绿窗残月和红楼隔雨的描写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接着,词中提到燕子归来和花满楼台,这是春天的象征,但也暗示着春天的离去。

然后,词中出现了“辞却江南三月,何处梦堪温”这样的句子。这句话表达了词人对明朝即将灭亡的感叹和思考。辞却江南三月,意味着告别了明朝的繁华和春天的美好。而“何处梦堪温”则暗示了词人对未来的迷茫和不安。这些句子通过婉转曲折的语言,表达了词人内心深处的忧虑和无奈。

整首词以写景为主,但通过与明朝将亡的背景相结合,词中的每个细节都蕴含着深刻的寓意。词人通过描绘春天的离去和对明朝命运的思考,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的迷茫。词中的语言优美含蓄,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慨。

夏完淳的《春尽夜》是一首富有情感和思考的词作。通过描绘春天的离去和对明朝命运的思考,词人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的迷茫。词中的语言优美含蓄,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慨。这首词在明末文坛上独树一帜,展现了夏完淳作为一位少年诗人和抗清志士的才华和情感。 《婆罗门引·春尽夜》赏析详情»

明代诗人夏完淳的照片
夏完淳

夏完淳(1631~1647)是明末著名诗人,也是一位少年抗清英雄和民族英雄。他原名复,字存古,号小隐、灵首(一作灵胥),乳名端哥,汉族,出生在明松江府华亭县(现上海市松江)。

夏完淳在七岁时就能写诗文,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十四岁时,他跟随父亲夏允彝和陈子龙一起参加抗清活动。后来,他被鲁王监国授予中书舍人的职位。

然而,夏完淳的抗清活动最终失败,他被捕入狱。在临刑之前,他写下了绝命诗,并将其留给了母亲和妻子。令人惊讶的是,他在面对死亡时神色不变,展现出了坚定的意志。

夏完淳著有《南冠草》、《续幸存录》等作品。这些作品展示了他的诗才和对抗清的热情。他的诗歌作品流传至今,成为了明末抗清英雄的象征。

猜您喜欢

婆罗门引(四有八日谢太后庆七十

宋代 汪元量

一生富贵,岂知今日有离愁。锦帆风力难收。望断燕山蓟水,万里到幽州。恨病余双眼,冷泪交流。
行年已休岁,七十又平头。梦破银屏金屋,此意悠悠。几度见青冢,虚名不足留。且把酒、细听箜篌。

婆罗门引(送张监察出闽)

元代 熊禾

秋宵倦起,起来风露湿人衣。休休未是早行时。旋摘青蔬炊饭,暖酒就炉转。值青山有意,且把诗题。
兴阑便归。忽邂逅、故人期。道是游山正叔,消息曾知。茶烟午灶,听击棹、歌声笑语迟。云霭散、皓月呈辉。

婆罗门引(用韵答赵晋臣敷文)

宋代 辛弃疾

不堪鶗鴂,早教百草放春归。江头愁杀吾累。却觉君侯雅句,千载共心期。便留春甚乐,乐了须悲。
琼而素而。被花恼、只莺知。正要千钟角酒,五字裁诗。江东日暮,道绣斧、人去未多时。还又要、玉殿论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