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两岸原野上的花朵纷纷落下,将船只都映红。沿着长满榆树的河堤,半天的时间就到了离这里百里远的地方。
躺在船上望着满天的白云,它们好像一动不动,但不知道云和我都在向东前进。
注释:襄邑:今河南省睢县,在开封东南150里,惠济河从境内通过。
榆堤:种满榆树的河堤。
不知:不知道。
俱东:俱:一起,指一起向东。
《襄邑道中》译文及注释详情»
公元1117年,诗人任满经襄邑入京,此行是他任职开德府教授期满后入京待选。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代表着诗人职业生涯的新起点。在这个时刻,诗人心情愉悦,满怀自信和满足感。他感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和回报,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期待。
诗人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抒发了自己的心情和感受。他用诗歌表达了自己的喜悦和满足,展现了他内心深处的豪情壮志。这首诗以即景抒怀的形式呈现,通过描绘周围的景物和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豪情。
诗人在诗中描绘了他所见到的美丽景色,如蓝天白云、绿树红花等。这些景色与诗人内心的喜悦相呼应,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还通过描写自然景观的变化,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他相信自己的努力会得到回报,未来会更加美好。
整首诗流畅自然,语言简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豪情。诗人通过描绘周围的景物和自然景观,展示了他内心深处的喜悦和满足。这首诗不仅是诗人个人经历的记录,也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它鼓舞人们勇往直前,追求自己的梦想,相信努力会有回报。
《襄邑道中》创作背景详情»
说,这首诗通过描写乘船东行的景物,表达了诗人的轻松愉快的心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色彩描写,以及对风向和风速的关注,使整首诗贯穿了一个“风”字。首句以“红”字形容飞花的颜色,将船照得通红,展现了显色字的独特运用。次句则通过隐色字的手法,暗示了两岸榆树的新绿。诗中还通过对云的观察,表达了作者对顺风的喜悦和舒适的心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在船上欣赏风景时的愉悦和满足。 《襄邑道中》赏析详情»
这首诗以描写诗人乘船旅行的情景为主线,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和诗人的心情,表达了诗人的愉悦和畅快。诗人观察到天上的白云和船上的帆都在向前行驶,从而得出了“动中见静,似静实动”的智慧和哲理。这首诗采用了“景生情,情生景”的手法,将情感融入到景物的描写中。诗人陈与义通过描写春天的美景和自己的心情,展示了自己的潇洒和美好愿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启示和思考。 《襄邑道中》简析详情»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出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死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他的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因此他是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属于河南省)。
陈与义是北宋末期和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擅长填词。尽管他的词作存世不多,仅有十余首,但却具有独特的风格,尤其接近苏东坡的风格。他的词作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流畅。他的词集名为《简斋集》。
陈与义的词作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他的作品表达了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思考和感悟,展现了他对世事的洞察和对美的追求。他的词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内涵,为后世的文人所推崇和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