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雨过云开,西南的江面清平湛蓝,一抹微云横卧江上小滩一动不动。
立在墙头的叽叽喳喳的鸟雀羽毛仍湿,楼外远处不时传来几声低沉的雷声。
趁雷雨后的微凉睡个安稳的好觉,赶快吟几句奇诗回报雨后的新晴。
今夜这如此美妙的情境无人共享,便我一人也要尽兴卧看银河直到天明。
注释:天缺:雨过云开,露出一角青天。
纤云:细云。此指夏日雨后的高卷云。
小滩:喻纤云。
语鹊:语鸥:喳喳叫的鸟鹊。
衣:比拟鸟鹊的羽毛。
残雷:即将消失的低沉的雷声。
供:提供。稳睡:安稳入睡。
报:回报,报答。
绝胜:非常美妙的情境。
星河:天上的银河。尽意:尽情。
《雨晴》译文及注释详情»
公元1123年,陈与义担任太学博士,成为皇帝特别器重的人选。这个职位使他感到自己的才学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因此他的心情也有了一些变化。正值夏末秋初,天气开始转晴,骤雨也渐渐停歇。在这样的时刻,陈与义写下了这首《雨晴》诗。
这首诗以雨晴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天气变化的观察和感受。诗中描绘了骤雨过后的天空逐渐放晴,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大地上的景象。这种景象给人一种明朗、清新的感觉,也象征着一种新的开始和希望。
通过这首诗,陈与义展示了他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力和对美的追求。他用简洁而准确的语言描绘了雨后天空的变化,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这种变化所带来的美好和喜悦。
此外,这首诗也反映了陈与义内心的变化。作为太学博士,他在皇帝的器重下,有了更多施展才学的机会。这种变化使他的心情有了一些转变,他可能感到自己的才华得到了认可和肯定,因此在这样的时刻,他选择了写下这首诗,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雨晴》诗是陈与义在担任太学博士期间,面对天气转晴的时刻所写。通过描绘雨后天空的变化,他展示了自己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力和对美的追求。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变化和对未来的期待。
《雨晴》创作背景详情»
用了“尽意”二字,表达了诗人对星河美景的充分欣赏和满足。这句诗以星河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在雨后晴朗的夜晚,躺在床上仰望星空的愉悦心情。
“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句则以银河为喻,形容星河的辽阔壮丽。通过“疑是”二字,表达了诗人对星河美景的惊叹和敬畏之情。这句诗以银河为景,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仰和对美的追求。
整首诗以雨后晴朗的自然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天空、鹊语、微凉和星河等细节,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手法,使诗句生动形象,色彩鲜明,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愉悦。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给人以深深的感动和思考。
《雨晴》赏析详情»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出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死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他的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因此他是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属于河南省)。
陈与义是北宋末期和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擅长填词。尽管他的词作存世不多,仅有十余首,但却具有独特的风格,尤其接近苏东坡的风格。他的词作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流畅。他的词集名为《简斋集》。
陈与义的词作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他的作品表达了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思考和感悟,展现了他对世事的洞察和对美的追求。他的词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内涵,为后世的文人所推崇和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