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天降丧乱。
靡国不夷。
我暨我友。
自彼京师。
宗守荡失。
越用遁违。
迁于荆楚。
在漳之湄。
在漳之湄。
亦克晏处。
和通箎埙。
比德车辅。
既度礼义。
卒获笑语。
庶兹永日。
无諐厥绪。
虽曰无諐。
时不我已。
同心离事。
乃有逝止。
横此大江。
淹彼南汜。
我思弗及。
载坐载起。
惟彼南汜。
君子居之。
悠悠我心。
薄言慕之。
人亦有言。
靡日不思。
矧伊嬿婉。
胡不凄而。
晨风夕逝。
托与之期。
瞻仰王室。
慨其永慨。
良人在外。
谁佐天官。
四国方阻。
俾尔归藩。
作式下国。
无曰蛮裔。
不虔汝德。
慎尔所主。
率由嘉则。
龙虽勿用。
志亦靡忒。
悠悠澹澧。
郁彼唐林。
虽则同域。
邈尔迥深。
白驹远志。
古人所箴。
允矣君子。
不遐厥心。
既往既来。
无密尔音。
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郡高平(今山东微山)人。他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也是“建安七子”之一。由于他的文才出众,被誉为“七子之冠冕”。
王粲最初在刘表的府中任职,后来转投曹操。他在文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尤其擅长作诗。他的诗作以豪放洒脱、意境深远而著称,被誉为“建安风骨”。他的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时事的思考为主题,表达了他对乱世的忧虑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王粲的文学才华备受赞誉,他的作品被广泛传播,并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被后人收入《文选》等文集,成为后世文人学习的范本。
关于王粲的生平和死亡,具体的细节不太清楚。根据史书记载,他生于177年,逝世于217年,享年40岁。他的具体死因和死亡地点等信息目前无法确定。然而,他的文学成就和影响力使他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