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船阁岸斜。
江边上空的夕阳笼罩江边沙滩。潮水退了,渔船倾斜着靠在岸边。
注释:
1. 江头(jiāng tóu):江边。
2. 落日(luò rì):太阳落下。
3. 照(zhào):照耀。
4. 平沙(píng shā):平坦的沙滩。
5. 潮退(cháo tuì):潮水退去。
6. 渔船(yú chuán):用于捕鱼的船。
7. 阁(gé):倾斜。
8. 岸(àn):江边的陆地。
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
一对白色水鸟停在江水旁。闻得有人来,就警觉地飞入芦苇丛中。
注释:
1. 白鸟(bái niǎo):白色的鸟。
2. 临水(lín shuǐ):靠近水边。
3. 立(lì):站立。
4. 见人(jiàn rén):看到有人。
5. 惊起(jīng qǐ):受到惊吓而飞起。
6. 入(rù):进入。
7. 芦花(lú huā):芦苇的花穗。
《江村晚眺》译文及注释详情»
夕阳西下,江边的沙滩被夕阳的余晖所笼罩。潮水已经退去,渔船倾斜地停靠在岸边。一对洁白的水鸟停在江水旁边。当它们闻到有人靠近时,立刻警觉地飞入了芦苇丛中。 《江村晚眺》译文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南宋江湖派重要诗人戴复古的游历经历和他在江边晚眺时的所见所感。戴复古是一位穿着古朴的普通人,他游历江湖,走遍了南中国的主要地区。在晚上,他站在江边,看着夕阳西下,平静的沙滩,流淌的江水,停泊的渔船和飞翔的白鸟,这一切都仿佛凝固了,宁静而沉寂。整个画面都是静态的,没有任何动感。
然而,突然间,有人的到来打破了这个静谧的画面,一只鸟也因此受到惊吓而飞走了。整个画面因此变得有了动感,不再是静态的。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使得戴复古感到震惊和惊讶。
这篇创作背景通过描绘戴复古的游历经历和他在江边的观察,展示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敏感和对生活的感悟。他通过观察自然的变化,体会到了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和变化,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思考。这个创作背景为后续的创作提供了一个丰富的背景和情感基础。
《江村晚眺》创作背景详情»
这首诗通过巧妙的描写安排和恰到好处的色彩运用,展现了静与动的对比。诗中黄色的沙滩、斑驳的渔船、深褐色的堤岸、碧绿的江水、青青的芦荡、白色的芦花和洁白的水鸟,在血红的残阳映照下,呈现出浓郁的色彩,绚丽多彩,令人眼花缭乱。
诗中运用了“照”、“搁”、“立”、“入”等动词,虽然看似平淡无奇,但实际上却非常准确恰当,使整首诗的画面更加生动。这充分展现了诗人在炼字方面的功夫。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入描绘。诗中的色彩和动作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江边景色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整首诗以其精湛的描写技巧和丰富的意象,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江村晚眺》赏析详情»
戴复古(1167年-约1248年),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江湖诗派诗人。他曾拜陆游为师学习诗歌,作品受到晚唐诗风的影响,同时也兼具江西诗派的风格。
戴复古的部分作品表达了爱国思想,反映了人民的疾苦,具有现实意义。他的诗歌创作经验在晚年总结成《论诗十绝》,以诗体的形式呈现。他一生没有从政,而是浪游江湖,后来归家隐居。他去世时已经八十多岁。
戴复古著有《石屏诗集》、《石屏词》、《石屏新语》等作品。这些作品展示了他的诗歌才华和独特的创作风格,对后世的诗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