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瞻连雨江涨二首》原文赏析

  • yùn
    zhān
    lián
    jiāng
    zhǎng
    èr
    shǒu
  • [
    sòng
    dài
    ]
    zhé
  • dào
    yán
    zōu
    zàn
    liáng
    jiāng
    chuī
    qīn
    láng
  • huí
    kàn
    shān
    jiào
    chén
    chuī
    dào
    fàn
    xiāng
  • xiǎng
    shēn
    hóng
    lòu
    yīng
    zǎo
    guì
    peī
    chún
    bái
    lín
    láng
  • qiáo
    beǐ
    yìng
    feī
    wǎn
    weì
    xǐng
    nán
    qiān
    yuè
    cháng

原文: 客到炎陬喜暂凉,江吹虚阁雨侵廊。
回看野寺山溪隔,卧觉晨炊稻饭香。
荔饷深红陋樱枣,桂醅淳白比琳琅。
思移峤北应非晚,未省南迁日月长。



宋代诗人苏辙的照片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

苏辙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他在文学、政治和教育领域都有卓越的成就。

苏辙在文学方面,以其散文和诗歌才华闻名。他的散文作品以清新自然、婉约细腻为特点,常以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故为主题。他的诗歌则以豪放洒脱、意境深远著称,常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为主题。

在政治方面,苏辙曾反对王安石的变法,主张保持传统制度和政治秩序。他因此被贬为河南推官,后又因与哲宗及元丰诸臣发生冲突而多次被贬谪。尽管遭受了政治打击,但苏辙仍坚持自己的政治立场,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品行。

在教育方面,苏辙注重培养人才,曾任教于国子监,培养了许多学生。他注重教育的实用性,主张培养学生的才能和品德,以造福社会。

苏辙的一生经历了风波和挫折,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为文学、政治和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作品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被后人广泛传颂,被尊称为文定先生。

猜您喜欢

奉和添酒中六咏 其三 酒瓮

唐代 皮日休

坚净不苦窳,陶于醉封疆。
临溪刷旧痕,隔屋闻新香。
移来近曲室,倒处临糟床。
所嗟无比邻,余亦能偷尝。

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 其五 钓车

唐代 皮日休

得乐湖海志,不厌华辀小。
月中抛一声,惊起滩上鸟。
心将潭底测,手把波文袅。
何处觅奔车,平波今渺渺。

王隐君行

明代 高启

共此一里居,谁令阻良觌。
惆怅步芳园,山樱还独摘。
风含驻花意,雨散流池迹。
尊酒不来同,兹晨端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