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王诜都尉设色山卷后》原文赏析

  • wáng
    shēn
    weì
    shè
    shān
    juàn
    hòu
  • [
    sòng
    dài
    ]
    zhé
  • hái
    jūn
    héng
    juàn
    kōng
    cháng
    tàn
    wèn
    nián
    biàn
    便
    tuì
    退
    xiū
  • jiè
    yán
    ā
    zhù
    máo
    hái
    dāng
    kǒu
    zhōu
  • jīng
    xīn
    shǔ
    dào
    yún
    shēng
    shàng
    tiān
    xuě
    mǎn
    qiú
  • wàn
    hái
    cháo
    jìng
    guī
    jiāng
    hào
    dàng
    qīng
    ōu

原文: 还君横卷空长叹,问我何年便退休。
欲借岩阿著茅屋,还当溪口泊渔舟。
经心蜀道云生足,上马胡天雪满裘。
万里还朝径归去,江湖浩荡一轻鸥。



宋代诗人苏辙的照片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

苏辙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他在文学、政治和教育领域都有卓越的成就。

苏辙在文学方面,以其散文和诗歌才华闻名。他的散文作品以清新自然、婉约细腻为特点,常以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故为主题。他的诗歌则以豪放洒脱、意境深远著称,常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为主题。

在政治方面,苏辙曾反对王安石的变法,主张保持传统制度和政治秩序。他因此被贬为河南推官,后又因与哲宗及元丰诸臣发生冲突而多次被贬谪。尽管遭受了政治打击,但苏辙仍坚持自己的政治立场,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品行。

在教育方面,苏辙注重培养人才,曾任教于国子监,培养了许多学生。他注重教育的实用性,主张培养学生的才能和品德,以造福社会。

苏辙的一生经历了风波和挫折,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为文学、政治和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作品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被后人广泛传颂,被尊称为文定先生。

猜您喜欢

暮坐中庭

宋代 杨万里

蚊子因凉减,蝉声入暮多。
有愁无处著,不饮欲如何。

健妇打虎行

清代 田延年

林深月黑风撼山,健妇乳儿茅屋间。
虎听儿啼夺门入,虎入风回门自关。
健妇见虎胆如斗,手掷小儿姑向后。
急取炉中未烬薪,带火狂呼驱虎走。
人既抽薪虎欲咥,转身一挥鹰隼疾。
毛焦肉灼气已衰,争奈门关不得出。
大吼一声天地秋,人来虎往不能休。
举薪乱击虎狂跃,满室红飞火绣球,夫从外至疑有寇,见虎犹疑他野兽。
虎趁门开逸且奔,妇几一蹶不可救。
吁嗟乎!健妇虽健妇人耳,胡为彊梁遂至此。
此时健妇知有子,知有子,虎可制。
见虎时,骑虎势。

飞来峡

明代 释今四

岳僧行傍水云间,七十青峰夹绿湾。
好梦正悬三峡涧,赏心先得二禺山。
轩辕竹外低帆影,萧寺碑前拂藓斑。
更为榴花寻五色,断崖攀尽不知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