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瞻初出颍口见淮山》原文赏析

  • yùn
    zhān
    chū
    chū
    yǐng
    kǒu
    jiàn
    huái
    shān
  • [
    sòng
    dài
    ]
    zhé
  • qīng
    huái
    jiàn
    cāng
    làng
    shǐ
    jiào
    nán
    lái
    dào
    cháng
  • chuāng
    zhuàn
    shān
    guāng
    shí
    yǐn
    jiàn
    chuán
    zhī
    shuǐ
    xuān
    áng
  • bái
    shòu
    diào
    shōu
    hán
    hóng
    dào
    duī
    chǎng
    liè
    yuǎn
    gāng
  • làng
    lián
    tiān
    dōng
    jìn
    hǎi
    chéng
    zhí
    jiàn
    máng
    máng

原文: 清淮此日见沧浪,始觉南来道路长。
窗转山光时隐见,船知水力故轩昂。
白鱼受钓收寒玉,红稻堆场列远冈。
波浪连天东近海,乘桴直恐渐茫茫。



宋代诗人苏辙的照片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

苏辙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他在文学、政治和教育领域都有卓越的成就。

苏辙在文学方面,以其散文和诗歌才华闻名。他的散文作品以清新自然、婉约细腻为特点,常以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故为主题。他的诗歌则以豪放洒脱、意境深远著称,常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为主题。

在政治方面,苏辙曾反对王安石的变法,主张保持传统制度和政治秩序。他因此被贬为河南推官,后又因与哲宗及元丰诸臣发生冲突而多次被贬谪。尽管遭受了政治打击,但苏辙仍坚持自己的政治立场,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品行。

在教育方面,苏辙注重培养人才,曾任教于国子监,培养了许多学生。他注重教育的实用性,主张培养学生的才能和品德,以造福社会。

苏辙的一生经历了风波和挫折,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为文学、政治和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作品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被后人广泛传颂,被尊称为文定先生。

猜您喜欢

木兰花慢

元代 白朴

展春风图画,恍人世、有神仙。
爱手捻荼蘼,香间韵远,亸袖垂肩。
东邻几番亲见,意丹青、无地著婵娟。
杏脸红生晓晕,柳眉翠点春妍。
舞衫歌扇绮罗筵。
还我旧因缘。
尽金缕新声,乌丝醉墨,共惜流年。
年来茂陵多病,更玉琴、凄断凤鸾弦。
留得一枝春在,不妨绝倒尊前。

送曾屺望归豫章

明代 卢若腾

谁云异姓不同根,曾立君家深雪门;节义文意神作合,死生患难道长存。
饥寒十口天边路,风雨孤坟海上村。
怜尔还乡仍旅寓,几人心事细相论!

九日同吴县曾明府游灵岩望太湖

明代 邓云霄

登台人共鹿麋群,锦石黄花对夕曛。
屐底湖山吴混越,江南风物水连云。
壮游未遂扁舟去,往事徒伤落叶纷。
杼柚雕残非昔日,村砧寥廓不堪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