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十二学士》原文赏析

  • fèng
    shǐ
    使
    dān
    èr
    shí
    shǒu
    èr
    shí
    èr
    xué
    shì
  • [
    sòng
    dài
    ]
    zhé
  • yáng
    jiāng
    xīn
    xiè
    jìng
    lóng
    yáo
    fēng
    <
    b
    r
    >
    gōng
    zhōng
    jìn
    pěng
    qiū
    tiān
    yuè
    cháng
    zhào
    rén
    xīn
    zhù
    zhì
    gōng

原文: 扬子江心泻镜龙,波如细縠不摇风。
宫中禁捧秋天月,长照人心助至公。



宋代诗人苏辙的照片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

苏辙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他在文学、政治和教育领域都有卓越的成就。

苏辙在文学方面,以其散文和诗歌才华闻名。他的散文作品以清新自然、婉约细腻为特点,常以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故为主题。他的诗歌则以豪放洒脱、意境深远著称,常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为主题。

在政治方面,苏辙曾反对王安石的变法,主张保持传统制度和政治秩序。他因此被贬为河南推官,后又因与哲宗及元丰诸臣发生冲突而多次被贬谪。尽管遭受了政治打击,但苏辙仍坚持自己的政治立场,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品行。

在教育方面,苏辙注重培养人才,曾任教于国子监,培养了许多学生。他注重教育的实用性,主张培养学生的才能和品德,以造福社会。

苏辙的一生经历了风波和挫折,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为文学、政治和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作品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被后人广泛传颂,被尊称为文定先生。

猜您喜欢

读谷原清隐庵感旧诗却寄温州

清代 汪仲鈖

冲寒去唤隔江?,眠食他州胜旧无。射圃将军陪缓带,经斋弟子对肥壶。灵丹或许陶公乞,丽句还从谢客摹。雁荡龙湫疲应接,梦魂何暇到南湖。

夜起

明代 郭谏臣

夜起中庭坐,秋声满树间。
飞星渡银汉,残月落苍山。
迢递违双阙,旬宣到百蛮。
幽怀清不寐,凋谢镜中颜。

赣城官舍遣兴

明代 郭谏臣

东山复起为苍生,一路虚传是福星。
江郭有时云自白,公庭无事草新青。
蝉鸣深树凉飙动,鹤唳空阶午梦醒。
退食小斋还自愧,蒲鞭不用户常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