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州》原文赏析

  • róng
    zhōu
  • [
    sòng
    dài
    ]
    zhé
  • jiāng
    shuǐ
    tōng
    sān
    xiá
    zhōu
    chéng
    kòng
    bǎi
    mán
    <
    b
    r
    >
    shā
    hūn
    xíng
    juàn
    biān
    jìng
    jìn
    jūn
    xián
    <
    b
    r
    >
    hàn
    gēng
    chéng
    shì
    luó
    wán
    jìn
    hái
    <
    b
    r
    >
    tóu
    zhān
    jiǎn
    jīng
    huàn
    shòu
    chán
    yán
    <
    b
    r
    >
    tóu
    chuī
    tuán
    tuán
    ěr
    dài
    huán
    <
    b
    r
    >
    shēng
    huì
    zhēng
    jiān
    guān

原文: 江水通三峡,州城控百蛮。
沙昏行旅倦,边静禁军闲。
汉虏更成市,罗纨靳不还。
投毡捡精密,换马瘦孱颜。
兀兀头垂髻,团团耳带环。
夷声不可会,争利苦间关。



宋代诗人苏辙的照片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

苏辙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他在文学、政治和教育领域都有卓越的成就。

苏辙在文学方面,以其散文和诗歌才华闻名。他的散文作品以清新自然、婉约细腻为特点,常以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故为主题。他的诗歌则以豪放洒脱、意境深远著称,常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为主题。

在政治方面,苏辙曾反对王安石的变法,主张保持传统制度和政治秩序。他因此被贬为河南推官,后又因与哲宗及元丰诸臣发生冲突而多次被贬谪。尽管遭受了政治打击,但苏辙仍坚持自己的政治立场,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品行。

在教育方面,苏辙注重培养人才,曾任教于国子监,培养了许多学生。他注重教育的实用性,主张培养学生的才能和品德,以造福社会。

苏辙的一生经历了风波和挫折,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为文学、政治和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作品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被后人广泛传颂,被尊称为文定先生。

猜您喜欢

和许太常彬宅赏芍药诗韵

明代 倪谦

零落残红逐砑光,君家庭院有馀芳。花凝晓露胭脂湿,叶逗薰风蜚翠香。低傍画阑争逞艳,远胜砥柱独回狂。只疑昨夜嘉宾散,遗却尚书紫荷囊。

冷泉独赏寄冲晦上人

宋代 释契嵩

南风掠波溪水满,山中幽人来洗浣。独立溪傍清兴款,更爱泉流芳草短。平生幽讨贵萧散,世道纷纭何足算。人间五月夏云烦,相约归为君莫缓。

江南弄八景 其一 龙阁晴云

明代 霍与瑕

沧溟蜃气结巍楼,九天日照成丹邱,文章五色烂瀛洲。烂瀛洲,郁龙阁。图现河,书出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