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高平公殂谢述哀感旧以助挽歌》原文赏析

  • wén
    gāo
    píng
    gōng
    xiè
    shù
    gǎn
    jiù
    zhù
    wǎn
  • [
    sòng
    dài
    ]
    meí
    yáo
    chén
  • jīng
    luò
    tóng
    táo
    jiǔ
    dān
    páo
    kuà
    guī
    <
    b
    r
    >
    míng
    cháo
    xiāng
    xiào
    fēn
    weí
    <
    b
    r
    >
    gōng
    cān
    jiāng
    shì
    jué
    weī
    <
    b
    r
    >
    beī
    bào
    yǒu
    xiàng
    fēng
    huī

原文: 京洛同逃酒,单袍跨马归。
明朝各相笑,此分不为稀。
公既参炉冶,予将事蕨薇。
悲哀无以报,有涕向风挥。



宋代诗人梅尧臣的照片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是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他出生于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一个汉族家庭。宣城古称宛陵,因此他被尊称为宛陵先生。

梅尧臣初次参加科举考试时没有获得名次,后来通过荫补成为河南主簿。直到50岁时,他才在皇祐三年(1051)得到宋仁宗的召试,被赐予同进士出身的资格,并被任命为太常博士。在欧阳修的推荐下,他成为国子监的直讲,后来晋升为尚书都官员外郎。因此,他被世人称为“梅直讲”、“梅都官”。

梅尧臣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他的注释是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他还有《宛陵先生集》60卷的著作,以及《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此外,他还有两首词作传世。

梅尧臣的生平可以总结为:出生于1002年,出生地为宣州宣城(今属安徽),初试不第,后荫补河南主簿。50岁时,获得宋仁宗的召试,并被赐予同进士出身的资格,成为太常博士。在欧阳修的推荐下,他成为国子监的直讲,后来晋升为尚书都官员外郎。他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他的著作有《宛陵先生集》60卷和《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他还有两首传世词作。梅尧臣去世的具体时间和地点暂无相关记录。

猜您喜欢

送鲁玉太博挽词三首

宋代 梅尧臣

自昔称王谢,於今亦盛门。
尚看珠树秀,应见玉麟存。
书史辛勤学,文章苦死论。
都然莫施设,恨尚九原吞。

立春夜记得 其三

清代 张湄

佛桑庭下露盈盈,旧梦难追隔水程。
记得踏歌人静后,油窗坐听斗牌声(施懿琳编校)。

立春夜记得 其二

清代 张湄

潮鸡齐唱二更初,竹影空斋自校书。
记得传柑春宴散,玻瓈灯里看红鱼(施懿琳编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