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嫂靖安君蒲氏挽词二首 其一》原文赏析

  • wáng
    sǎo
    jìng
    ān
    jūn
    shì
    wǎn
    èr
    shǒu
  • [
    sòng
    dài
    ]
    zhé
  • jiā
    fēng
    shǐ
    yǎn
    fán
    tāng
    cóng
    chǒ
    guàn
    ēn
    jiā
    zhuàn
    zhòng
    yǒu
    hòu
    qìng
    duō
    sūn
    zhuī
    yǎng
    xīn
    zēng
    fēng
    shàng

原文: 家风足图史,妇德俨蘋蘩。汤沐从夫宠,冠衣席弟恩。克家传众子,有后庆多孙。追养心何极,增封礼尚存。



宋代诗人苏辙的照片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

苏辙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他在文学、政治和教育领域都有卓越的成就。

苏辙在文学方面,以其散文和诗歌才华闻名。他的散文作品以清新自然、婉约细腻为特点,常以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故为主题。他的诗歌则以豪放洒脱、意境深远著称,常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为主题。

在政治方面,苏辙曾反对王安石的变法,主张保持传统制度和政治秩序。他因此被贬为河南推官,后又因与哲宗及元丰诸臣发生冲突而多次被贬谪。尽管遭受了政治打击,但苏辙仍坚持自己的政治立场,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品行。

在教育方面,苏辙注重培养人才,曾任教于国子监,培养了许多学生。他注重教育的实用性,主张培养学生的才能和品德,以造福社会。

苏辙的一生经历了风波和挫折,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为文学、政治和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作品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被后人广泛传颂,被尊称为文定先生。

猜您喜欢

隐居图

元末明初 陈谟

寓隐茅堂僻,幽寻鸟道分。
晴天千障雨,伏日万松云。
岂是渔樵侣,应怀鸿鹄群。
小桥清浅处,有竹抱桐君。

题春日山居图

元末明初 陈谟

隐者有高趣,幽居不用多。
松涛摇石壁,樵径入烟萝。
倚槛看云起,携琴任客过。
殷勤郭熙画,好句待阴何。

李楚善山居

元末明初 陈谟

身外等浮云,松阴静闭门。
桃源有仙李,盘谷傍渔村。
贤圣杯中乐,君臣药府尊。
重来应待腊,梅雪满郊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