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谁能极之?
冯翼惟象,何以识之?
明明暗暗,惟时何为?
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
惟兹何功,孰初作之?
斡维焉系,天极焉加?
八柱何当,东南何亏?
九天之际,安放安属?
隅隈多有,谁知其数?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
日月安属?列星安陈?
出自汤谷,次于蒙汜。
自明及晦,所行几里?
夜光何德,死则又育?
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
女岐无合,夫焉取九子?
伯强何处?惠气安在?
何阖而晦?何开而明?
角宿未旦,曜灵安藏?
不任汩鸿,师何以尚之?
佥曰“何忧,何不课而行之?”
鸱龟曳衔,鲧何听焉?
顺欲成功,帝何刑焉?
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
伯禹愎鲧,夫何以变化?
纂就前绪,遂成考功。
何续初继业,而厥谋不同?
洪泉极深,何以窴之?
地方九则,何以坟之?
河海应龙?何尽何历?
鲧何所营?禹何所成?
康回冯怒,墬何故以东南倾?
九州安错?川谷何洿?
东流不溢,孰知其故?
东西南北,其修孰多?
南北顺椭,其衍几何?
昆仑悬圃,其尻安在?
增城九重,其高几里?
四方之门,其谁从焉?
西北辟启,何气通焉?
日安不到?烛龙何照?
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
何所冬暖?何所夏寒?
焉有石林?何兽能言?
焉有虬龙,负熊以游?
雄虺九首,鯈忽焉在?
何所不死?长人何守?
靡蓱九衢,枲华安居?
灵蛇吞象,厥大何如?
黑水玄趾,三危安在?
延年不死,寿何所止?
鲮鱼何所?鬿堆焉处?
羿焉彃日?乌焉解羽?
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
焉得彼嵞山女,而通之於台桑?
闵妃匹合,厥身是继。
胡维嗜不同味,而快鼌饱?
启代益作后,卒然离蠥。
何启惟忧,而能拘是达?
皆归射鞫,而无害厥躬。
何后益作革,而禹播降?
启棘宾商,《九辨》《九歌》。
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竟地?
帝降夷羿,革孽夏民。
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嫔?
冯珧利决,封豨是射。
何献蒸肉之膏,而后帝不若?
浞娶纯狐,眩妻爰谋。
何羿之射革,而交吞揆之?
阻穷西征,岩何越焉?
化而为黄熊,巫何活焉?
咸播秬黍,莆雚是营。
何由并投,而鲧疾修盈?
白蜺婴茀,胡为此堂?
安得夫良药,不能固臧?
天式从横,阳离爰死。
大鸟何鸣,夫焉丧厥体?
蓱号起雨,何以兴之?
撰体协胁,鹿何膺之?
鳌戴山抃,何以安之?
释舟陵行,何之迁之?
惟浇在户,何求于嫂?
何少康逐犬,而颠陨厥首?
女歧缝裳,而馆同爰止。
何颠易厥首,而亲以逢殆?
汤谋易旅,何以厚之?
覆舟斟寻,何道取之?
桀伐蒙山,何所得焉?
妺嬉何肆,汤何殛焉?
舜闵在家,父何以鳏?
尧不姚告,二女何亲?
厥萌在初,何所亿焉?
璜台十成,谁所极焉?
登立为帝,孰道尚之?
女娲有体,孰制匠之?
舜服厥弟,终然为害。
何肆犬豕,而厥身不危败?
吴获迄古,南岳是止。
孰期去斯,得两男子?
缘鹄饰玉,后帝是飨。
何承谋夏桀,终以灭丧?
帝乃降观,下逢伊挚。
何条放致罚,而黎服大说?
简狄在台,喾何宜?
玄鸟致贻,女何喜?
该秉季德,厥父是臧。
胡终弊于有扈,牧夫牛羊?
干协时舞,何以怀之?
平胁曼肤,何以肥之?
有扈牧竖,云何而逢?
击床先出,其命何从?
恒秉季德,焉得夫朴牛?
何往营班禄,不但还来?
昏微循迹,有狄不宁。
何繁鸟萃棘,负子肆情?
眩弟并淫,危害厥兄。
何变化以作诈,而后嗣逢长?
成汤东巡,有莘爰极。
何乞彼小臣,而吉妃是得?
水滨之木,得彼小子。
夫何恶之,媵有莘之妇?
汤出重泉,夫何辠尤?
不胜心伐帝,夫谁使挑之?
会朝争盟,何践吾期?
苍鸟群飞,孰使萃之?
列击纣躬,叔旦不嘉。
何亲揆发足,周之命以咨嗟?
授殷天下,其位安施?
反成乃亡,其罪伊何?
争遣伐器,何以行之?
并驱击翼,何以将之?
昭后成游,南土爰底。
厥利惟何,逢彼白雉?
穆王巧梅,夫何为周流?
环理天下,夫何索求?
妖夫曳炫,何号于市?
周幽谁诛?焉得夫褒姒?
天命反侧,何罚何佑?
齐桓九会,卒然身杀。
彼王纣之躬,孰使乱惑?
何恶辅弼,谗谄是服?
比干何逆,而抑沈之?
雷开阿顺,而赐封之?
何圣人之一德,卒其异方?
梅伯受醢,箕子详狂?
稷维元子,帝何竺之?
投之于冰上,鸟何燠之?
何冯弓挟矢,殊能将之?
既惊帝切激,何逢长之?
伯昌号衰,秉鞭作牧。
何令彻彼岐社,命有殷国?
迁藏就岐,何能依?
殷有惑妇,何所讥?
受赐兹醢,西伯上告。
何亲就上帝罚,殷之命以不救?
师望在肆,昌何识?
鼓刀扬声,后何喜?
武发杀殷,何所悒?
载尸集战,何所急?
伯林雉经,维其何故?
何感天抑墬,夫谁畏惧?
皇天集命,惟何戒之?
受礼天下,又使至代之?
初汤臣挚,后兹承辅。
何卒官汤,尊食宗绪?
勋阖梦生,少离散亡。
何壮武历,能流厥严?
彭铿斟雉,帝何飨?
受寿永多,夫何久长?
中央共牧,后何怒?
蜂蛾微命,力何固?
惊女采薇,鹿何佑?
北至回水,萃何喜?
兄有噬犬,弟何欲?
易之以百两,卒无禄?
薄暮雷电,归何忧?
厥严不奉,帝何求?
伏匿穴处,爰何云?
荆勋作师,夫何长?
悟过改更,我又何言?
吴光争国,久余是胜。
何环穿自闾社丘陵,爰出子文?
吾告堵敖以不长。
何试上自予,忠名弥彰?
曰:遂(suì)古之初,谁传道之?
请问:远古开始时,谁将此态流传导引给后代?
遂:往。传道:传说。
注释:遂指往前。传道指传说。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天地尚未成形前,又从哪里得以产生?
上下:指天地。
注释:上下指天地。
冥昭瞢(méng)暗,谁能极之?
明暗不分混沌一片,谁能够探究其中原因?
冥昭:指昼夜。瞢暗:昏暗不明的样子。极:穷究。
注释:冥昭指昼夜,瞢暗指昏暗不明的样子,极指穷究。
冯(píng)翼惟象,何以识之?
大气一团迷蒙无物,凭什么将它识别认清?
冯翼:大气鼓荡流动的样子。象:本无实物存在的只可想象的形。
注释:冯翼指大气鼓荡流动的样子,象指本无实物存在的只可想象的形。
明明暗暗,惟时何为?
白天光明夜日屯黑暗,究竞它是如何安排?
时:通“是”,这样。
注释:时通“是”,表示这样。
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阴阳参合而生万物,何为本源何为演变?
三合:参错相合。三,通“参”。化:化生。
注释:三合指参错相合,三通“参”,化指化生。
圜(yuán)则九
注释:圜指圆,九指九个。
《天问》译文及注释详情»
请问远古开始之时,谁将此态流传导引?
天地尚未成形之前,又从哪里得以产生?
明暗不分浑沌一片,谁能探究根本原因?
迷迷蒙蒙这种现象,怎么识别将它认清?
白天光明夜晚黑暗,究竟它是为何而然?
阴阳参合而生宇宙,哪是本体哪是演变?
天的体制传为九重。有谁曾去环绕量度?
这是多么大的工程。是谁开始把它建筑?
天体轴绳系在哪里?天极不动设在哪里?
八柱撑天对着何方?东南为何缺损不齐?
平面上的九天边际,抵达何处联属何方?
边边相交隅角很多,又有谁能知其数量?
天在哪里与地交会?黄道怎样十二等分?
日月天体如何连属?众星在天如何置陈?
太阳是从旸谷出来。止宿则在蒙汜之地。
打从天亮直到天黑,所走之路究竟几里?
月亮有着什么德行,竟能死了又再重生?
月中黑点那是何物,是否兔子腹中藏身?
神女女岐没有配偶,为何能够产下九子?
伯强之神居于何处?天地瑞气又在哪里?
天门关闭为何天黑?天门开启为何天亮?
东方角宿还没放光,太阳又在哪里匿藏?
鲧既不能胜任治水。众人为何将他推举?
都说没有什么担忧,为何不让试着做去?
鸱龟相助或曳或衔,鲧有什么神圣德行?
治理川谷也见功劳,尧帝为何对他施刑?
将鲧长久禁闭羽山。为何三年还不放他?
大禹从鲧腹中生出,治水方法怎样变化?
接手先人未竟事业,终使父亲遗志成功。
为何继承前任遗绪,他的谋略却不相同?
洪水如渊深不见底。怎样才能将它填塞?
天下土地肥瘠九等,怎样才能划分明白?
应龙如何以尾画地?河海如何流通顺利?
鲧是什么使他意乱?禹是什么使他事成?
水神共工勃然大怒,东南大地为何侧倾?
九州大地如何安置?河流如何分布有序?
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远古时期的天地起源、宇宙结构、自然现象和人事变迁的疑问。虽然我们无法得到确切的答案,但通过思考和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宇宙和人类的起源。
《天问》译文详情»
业成功?
禹治水的方法有哪些?他是如何成功的?
禹为什么被尧帝任命为治水大臣?
禹为什么要被禁闭在羽山?
禹是如何继承鲧的事业并完成治水的遗志的?
禹与鲧相比,他们的谋略有何不同?
如何才能填平深不见底的洪水?
如何划分土地的肥瘠程度?
应龙是如何以尾巴画地的?河海是如何流通的?
鲧经营了哪些事业?禹是如何成功的?
禹为什么被任命为治水大臣?
禹为什么被禁闭在羽山?
禹是如何继承鲧的事业并完成治水的遗志的?
禹与鲧相比,他们的谋略有何不同?
如何才能填平深不见底的洪水?
如何划分土地的肥瘠程度?
应龙是如何以尾巴画地的?河海是如何流通的?
鲧经营了哪些事业?禹是如何成功的?
禹为什么被任命为治水大臣?
禹为什么被禁闭在羽山?
禹是如何继承鲧的事业并完成治水的遗志的?
禹与鲧相比,他们的谋略有何不同?
如何才能填平深不见底的洪水?
如何划分土地的肥瘠程度?
应龙是如何以尾巴画地的?河海是如何流通的?
鲧经营了哪些事业?禹是如何成功的?
禹为什么被任命为治水大臣?
禹为什么被禁闭在羽山?
禹是如何继承鲧的事业并完成治水的遗志的?
禹与鲧相比,他们的谋略有何不同?
如何才能填平深不见底的洪水?
如何划分土地的肥瘠程度?
应龙是如何以尾巴画地的?河海是如何流通的?
鲧经营了哪些事业?禹是如何成功的?
禹为什么被任命为治水大臣?
禹为什么被禁闭在羽山?
禹是如何继承鲧的事业并完成治水的遗志的?
禹与鲧相比,他们的谋略有何不同?
如何才能填平深不见底的洪水?
如何划分土地的肥瘠程度?
应龙是如何以尾巴画地的?河海是如何流通的?
鲧经营了哪些事业?禹是如何成功的?
禹为什么被任命为治水大臣?
禹为什么被禁闭在羽山?
禹是如何继承鲧的事业并完成治水的遗志的?
禹与鲧相比,他们的谋略有何不同?
如何才能填平深不见底的洪水?
如何划分土地的肥瘠程度?
应龙是如何以尾巴画地的?河海是如何流通的?
鲧经营了哪些事业?禹是如何成功的?
禹为什么被任命为治水大臣?
禹为什么被禁闭在羽山?
禹是如何继承鲧的事业并完成治水的遗志的?
禹与鲧相比,他们的谋略有何不同?
如何才能填平深不见底的洪水?
如何划分土地的肥瘠程度?
应龙是如何以尾巴画地的?河海是如何流通的?
鲧经营了哪些事业?禹是如何成功的?
禹为什么被任命为治水大臣?
禹为什么被禁闭在羽山?
禹是如何继承鲧的事业并完成治水的遗志的?
禹与鲧相比,他们的谋略有何不同?
如何才能填平深不见底的洪水?
如何划分土地的肥瘠程度?
应龙是如何以尾巴画地的?河海是如何流通的?
鲧经营了哪些事业?禹是如何成功的?
禹为什么被任命为治水大臣?
禹为什么被禁闭在羽山?
禹是如何继承鲧的事业并完成治水的遗志的?
禹与鲧相比,他们的谋略有何不同?
如何才能填平深不见底的洪水?
如何划分土地的肥瘠程度?
应龙是如何以尾巴画地的?河海是如何流通的?
鲧经营了哪些事业?禹是如何成功的?
禹为什么被任命为治水大臣?
禹为什么被禁闭在羽山?
禹是如何继承鲧的事业并完成治水的遗志的?
禹与鲧相比,他们的谋略有何不同?
如何才能填平深不见底的洪水?
如何划分土地的肥瘠程度?
应龙是如何以尾巴画地的?河海是如何流通的?
鲧经营了哪些事业?禹是如何成功的?
禹为什么被任命为治水大臣?
禹为什么被禁闭在羽山?
禹是如何继承鲧的事业并完成治水的遗志的?
禹与鲧相比,他们的谋略有何不同?
如何才能填平深不见底的洪水?
如何划分土地的肥瘠程度?
应龙是如何以
《天问》译文及注释二详情»
创作背景:《天问》是屈原在被逐流亡期间所作。屈原原本是楚国的宰相,但由于政治斗争和阴谋诡计,他被贵族排挤并被流放。在流亡的日子里,屈原心中充满了忧愁和憔悴,他感到孤独和无助。
屈原四处游荡,穿越川泽之间,漫步在平原丘陵之上,寻找心灵的慰藉和安慰。然而,长时间的流亡和艰苦的生活使他身心俱疲。在一次疲惫的旅途中,他来到了一处壁画前,决定在这里修养精神。
当屈原抬头看到壁画上的图案时,他被图案所描绘的景象深深吸引。这些图案可能是描绘了美丽的山水、壮丽的宫殿或者是人们幸福快乐的生活。这些图案给予了屈原一丝希望和慰藉,激发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
在这种情绪的驱使下,屈原决定用文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懑和不满。他拿起墨笔,在墙壁上书写了《天问》这首诗。这首诗以痛苦和愤怒的语言,表达了他对流亡生活的不满和对贵族阶级的愤慨。他质问上天,为什么自己要遭受如此不公和不幸的待遇。
《天问》成为了屈原流亡时期的代表作品,它展现了屈原内心的痛苦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这首诗也成为了屈原后来被人们铭记的重要作品之一,它揭示了屈原作为一个思想家和文学家的才华和情感。
《天问》创作背景详情»
是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探讨了天地的形成、日月星辰的运行、四时的变化等自然现象。这部分内容展现了屈原对宇宙的深入思考和对自然规律的追求,同时也表现出他对神秘事物的好奇心和对人类认知能力的怀疑。
从“曜灵安藏”至篇末,这部分屈子问的是人,探讨了人类的起源、生命的意义、道德伦理等人文问题。他提出了关于人类存在的目的和意义的疑问,对人类的行为和道德标准进行了反思和质疑。这部分内容展现了屈原对人类社会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思考,同时也表现出他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人类命运的担忧。
整首诗以疑问的形式展开,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引发读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屈原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反问等,使诗歌充满了艺术的张力和表现力。他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字字珠玑,意境深远。通过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屈原展现了自己卓越的学识和想像力,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类命运和社会现象的关切。
《天问》是一篇思想深邃、艺术独特的作品,它不仅展现了屈原作为诗人的才华,更体现了他作为思想家的智慧和洞察力。这篇诗歌通过对宇宙和人类的探索,引发了读者对生命和存在的思考,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它是屈原楚辞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瑰宝。
《天问》赏析详情»
学和动植物学,《易经》的阴阳五行学说等等。这些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思考,以及他们对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天问》作为一部古代文学作品,也体现了这种思考问题的特点。
首先,《天问》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展示了作者屈原对自然结构和社会历史的思考。在第一部分中,作者提出了关于宇宙起源、天体结构和日月星辰运行等问题,展示了他对宇宙的探索和对自然规律的思考。在第二部分中,作者提出了关于夏代、商代和周代历史的一系列问题,展示了他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思考。在第三部分中,作者通过联系自己的遭遇,阐述了个人的感慨,展示了他对自己命运的思考。
其次,《天问》通过提出问题,展示了作者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层次。作者提出的问题涉及到宇宙起源、天体结构、历史事件等广泛的领域,展示了他对各个领域的深入思考。同时,作者提出的问题数量众多,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决问题更困难,需要智慧和思考。这表明作者思考问题的深度达到了一定的层次,展示了他的智慧和学识。
最后,《天问》还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科学技术的重视和发展。古代中国人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这些成就离不开他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思考。《天问》作为一部古代文学作品,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界和历史事件的思考,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科学技术的重视和发展。
综上所述,《天问》作为一部古代文学作品,具有思考问题的特点。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结构和社会历史的思考;通过提出问题,展示了作者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层次;同时,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科学技术的重视和发展。这些特点使得《天问》成为一部具有思想深度和学术价值的文学作品。
《天问》写作特点详情»
《天问》是一首在中国诗歌史上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它的独创之处首先体现在深沉的理性思考和热烈的情感相结合上。全诗由一连串的问句组成,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历史和社会的深思熟虑后的见解和质疑,充满哲理。然而,它同时也是一首充满激情的文学作品,激发人们的情感和思考。其次,《天问》通过使用大量的疑问词和虚词,以及不同句式的变化,使整首诗错落有致、疾徐相间,独具风采。句式和问句的错综变化,加上丰富的情感色彩,构成了整首诗独特而雄壮的风格,给人以强烈的冲击。
《天问》是一首充满强烈的理性探索精神和深沉的文学情思的经典之作。郭沫若先生称其为“空前绝后的第一等奇文字”。这首诗集中反映了屈原的学术思想,是他理性思想的集中体现。可以说,《天问》是屈原对宇宙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总体认识的总结和升华,构建了一座精神和思想的巨峰。还有学者认为,《天问》是屈原在掌握了楚国巫史文献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文学作品,这一点从它广泛涉猎的170多个问题上可以得到证实。
关于《天问》的篇名,《楚辞章句》中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指天被视作万物之主,统摄万类群生,一切高远神秘不可知之事都可以用“天”来统称,所以有关万事万物的疑问也可以称为“天问”。另一种解释是指天尊不可问,所以称为“天问”。关于《天问》的写作背景和缘由,《楚辞章句》中说是屈原被放逐后,他忧心忡忡,彷徨山泽,走进楚国的先王之庙和公卿祠堂,看到壁上画有天地、山川、神灵、古代贤圣、怪物等故事,于是当场题辞,写下了这首诗,用以排解愤懑和舒泻愁思。然而,这种说法并不一定可靠。至于《天问》的写作时间,也没有确切的证据。
总之,《天问》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深沉的理性思考和热烈的情感相结合,以及错落有致、疾徐相间的句式和问句变化,成为中国诗歌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是屈原学术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一部充满激情和思考的文学作品。
《天问》艺术特色详情»
《天问》是屈原的代表作,该作以提问的方式表达了作者的观念和价值取向。作品情理交融,声情并茂,读来充满了兴趣,没有一丝枯燥之感。清代学者刘献庭在《离骚经讲录》中称赞《天问》为“千古万古至奇之作”。
《盘花歌》是布依族和苗族的民间歌曲,以花为核心,通过盘问种花的过程和经验来表达情感。布依族的《盘花歌》通常以四季和十二个月为序,而苗族的《盘花歌》则借花盘问,用花来比喻对方。这些歌曲流行在贵州的惠水和望谟地区。
古代绘画的内容一般可以分为宗教或巫术目的、历史记述和知识传播三类。人类开始绘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万年前,各种材质都曾被尝试过绘画,并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绘画品种,如人体画、服饰画、陶器画、木器画、石器画、金属器画、皮画、帛画、纸画等。而岩画、地画和壁画则相对尺寸较大。
古代绘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宗教或巫术,历史记述和知识传播。例如,畲族的功德舞是一种古老的歌舞,每年农历正月初八和每三年举行的丧葬仪式都会在祖先画像前唱祭祀歌,跳表现祖先功德的舞蹈。祖先画像通常是长卷式,绘画内容是畲族起源与迁徙的传说。
我国的岩画分布非常广泛,著名的有内蒙古的阴山岩画,宁夏的桌子山岩画和贺兰山岩画,江苏连云港的将军崖岩画,以及西北地区(新疆、甘肃、青海)、西南地区(西藏、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和福建台湾的岩画。此外,牡丹江也发现了岩画。有趣的是,在文明发达甚早的中原地区,也发现了岩画,包括河北、河南、陕西、山西、山东、安徽、湖北等省份。
《天问》赏析二详情»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是中国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诗人和政治家。他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是楚国贵族出身。屈原曾担任三闾大夫和左徒的职位,负责处理内政和外交事务。
然而,公元前278年,秦国将领白起攻破了楚国的首都郢都。屈原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使他在长沙附近的汩罗江中投江自杀。据说,端午节就是他的忌日。
屈原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他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被称为楚辞。楚辞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为“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总结: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诗人和政治家。他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担任过三闾大夫和左徒的职位。然而,楚国在公元前278年被秦国攻破,屈原因忧国忧民而在长沙附近的汩罗江中自杀。他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创造了楚辞这一独特的诗歌体裁,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
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
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
公赐之食。
食舍肉。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
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
爱其母,施及庄公。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
东皇太一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
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
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
陈竽瑟兮浩倡;
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
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云中君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
謇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
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
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
览冀洲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
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湘君
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
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
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
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
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
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
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
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
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侧;
桂棹兮兰枻,斵冰兮积雪;
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
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
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
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
朝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
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
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
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湘夫人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苹 通:蘋)
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闻佳人兮召余,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大司命
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
令飘风兮先驱,使涷雨兮洒尘;
君回翔兮以下,逾空桑兮从女;
纷总总兮九州,何寿夭兮在予;
高飞兮安翔,乘清气兮御阴阳;
吾与君兮齐速,导帝之兮九坑;
灵衣兮被被,玉佩兮陆离;
一阴兮一阳,众莫知兮余所为;
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
老冉冉兮既极,不寖近兮愈疏;
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
结桂枝兮延伫,羌愈思兮愁人;
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无亏;
固人命兮有当,孰离合兮何为?少司命
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
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
夫人兮自有美子,荪何以兮愁苦;
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
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
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荷衣兮蕙带,儵而来兮忽而逝;
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
与女沐兮咸池,曦女发兮阳之阿;
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
孔盖兮翠旌,登九天兮抚彗星;
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东君
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
抚余马兮安驱,夜皎皎兮既明;
驾龙輈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
长太息兮将上,心低徊兮顾怀;
羌声色兮娱人,观者儋兮忘归;
縆瑟兮交鼓,萧钟兮瑶簴;
鸣篪兮吹竽,思灵保兮贤姱;
翾飞兮翠曾,展诗兮会舞;
应律兮合节,灵之来兮敝日;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
撰余辔兮高驰翔,杳冥冥兮以东行。河伯
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水扬波;
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
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
日将暮兮怅忘归,惟极浦兮寤怀;
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珠宫;
灵何惟兮水中;
乘白鼋兮逐文鱼,与女游兮河之渚;
流澌纷兮将来下;
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波滔滔兮来迎,鱼鳞鳞兮媵予。山鬼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
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
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
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
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
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
君思我兮然疑作;
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国殇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礼魂
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
姱女倡兮容与;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