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原文赏析

  • zhè
    tiān
    ·
    yǒu
    kǎi
    rán
    tán
    gōng
    míng
    yīn
    zhuī
    niàn
  • [
    sòng
    dài
    ]
    xīn
  • zhuàng
    suì
    jīng
    yōng
    wàn
    jǐn
    jiāng
    chū
    yàn
    bīng
    yín
    ?
    hàn
    jiàn
    cháo
    feī
    jīn
  • zhuī
    wǎng
    shì
    tàn
    jīn
    chūn
    fēng
    rǎn
    bái
    què
    jiāng
    wàn
    píng
    róng
    huàn
    dōng
    jiā
    zhòng
    shù
    shū

原文: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相关标签:宋词三百首豪放回忆战争壮志难酬爱国鹧鸪天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年轻的时候带着一万多的士兵、精锐的骑兵们渡过长江时。金人的士兵晚上在准备着箭袋,而我们汉人的军队一大早向敌人射去名叫金仆姑的箭。
追忆着往事,感叹如今的自己,春风也不能把我的白胡子染成黑色了。我看都把那长达几万字能平定金人的策略,拿去跟东边的人家换换种树的书吧。

注释:
鹧鸪天:词牌名。双调五十五字,押平声韵。
少年时事:年轻时期的事情。
壮岁旌旗拥万夫:指作者领导起义军抗金事,当时正二十岁出头。他在《进美芹十论子》里说:“臣尝鸠众二千,隶耿京,为掌书记,与图恢复,共藉兵二十五万,纳款于朝。”壮岁:少壮之时。
锦襜(chān)突骑渡江初:指作者南归前统帅部队和敌人战斗之事。锦襜突骑:穿锦绣短衣的快速骑兵。襜:战袍。衣蔽前曰“襜”。
“燕兵”句:意谓金兵在夜晚枕着箭袋小心防备。燕兵:此处指金兵。
娖(chuò):整理的意思。银胡?:银色或镶银的箭袋。一说娖为谨慎貌,胡?是一种用皮制成的测听器,军士枕着它,可以测听三十里内外的人马声响,见《通典》。
“汉箭”句:意谓清晨宋军便万箭齐发,向金兵发起进攻。汉:代指宋。金仆姑:箭名,见《左传·庄公十一年》。
髭(zī)须:胡子。唇上曰髭,唇下为须。
平戎策:平定当时入侵者的策略。此指作者南归后向朝廷提出的《美芹十论》《九议》等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很有价值的抗金意见书。
东家:东邻。种树书:表示退休归耕农田。 《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辛弃疾是中国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在各地做了二十多年的文武官吏,但由于他进行练兵筹饷的活动,常常被人弹劾,最终被罢官。他只能回到江西的上饶和铅山,过上了近二十年的家居生活。

在这段时间里,辛弃疾一直受到投降派的限制和掣肘,无法实现自己报效国家的壮志。他对于国家的兴旺和民众的幸福充满了热忱,但却无法得到实现。这使得他感到非常沮丧和失望。

这首词是辛弃疾在晚年家居时,有一天碰到一位客人,客人和他谈起了建立功名的事情。这让辛弃疾回想起了自己从青年到晚年的经历。他回忆起了自己曾经的雄心壮志和为国家付出的努力,也回忆起了自己被困于家居生活的无奈和失落。

这首词通过辛弃疾的回忆,表达了他对于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他深深地感受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国家的命运之间的矛盾和无奈。这首词既是对自己过去的反思,也是对于时代的思考和对于国家命运的关切。它展现了辛弃疾作为一位文人和政治家的独特视角和情感体验。 《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壮志未酬的无奈和失望。万字平戎策,指作者所写的关于平定战乱的策略和计划,换得东家种树书,意味着作者被迫放弃了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机会,转而从事平凡的农耕生活。这句话中的对比,既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壮志未酬的无奈和失望,又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平凡生活的厌倦。整首词通过对青年时代的回忆和对现实的反思,展现了作者豪情壮志和对理想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命运的无奈。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描写手法和对比手法,使词意更加深刻,情感更加丰富。整首词既有热血沸腾的豪情壮志,又有对现实的无奈和失望,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慨。 《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鉴赏详情»

宋代诗人辛弃疾的照片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他原名坦夫,后改名幼安,又有别号稼轩,是汉族,出生于历城(今山东济南)。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地区已经被金兵占领。

辛弃疾在21岁时参加了抗金义军,不久后回到南宋。他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等地的安抚使职位。一生致力于抗金事业,曾上书《美芹十论》和《九议》,提出了战守之策。他的词作表达了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进行了谴责。同时,他也创作了不少描写祖国河山的作品。他的词题材广泛,善于运用前人典故,风格既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时执政者的主和派政见不合,他后来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辛弃疾的一生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他的词作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南宋词坛的巨星。

猜您喜欢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宋代 辛弃疾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贺新郎(题君用山园)

宋代 辛弃疾

曾与东山约。为倏鱼、从容分得,清泉一勺。堪笑高人读书处,多少松窗竹阁。甚长被、游人占却。万卷何言达时用,士方穷、早去声与人同乐。新种得,几花药。
山头怪石蹲秋鹗。俯人间、尘埃野马,孤撑高攫。拄杖危亭扶未到,已觉云生两脚。更换却、朝来毛发。此地千年曾物化,莫呼猿、且自多招鹤。吾亦有,一丘壑。

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

宋代 辛弃疾

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
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老僧夜半误鸣钟。惊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