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公子·远岸收残雨》原文赏析

  • ān
    gōng
    ·
    yuǎn
    àn
    shōu
    cán
  • [
    sòng
    dài
    ]
    liǔ
    yǒng
  • yuǎn
    àn
    shōu
    cán
    cán
    shāo
    jiào
    jiāng
    tiān
    shí
    cuì
    tīng
    zhōu
    rén
    jìng
    shuāng
    shuāng
    ōu
    wàng
    diǎn
    dēng
    yǐn
    yìng
    jiān
    jiā
    tíng
    huà
    ráo
    liǎng
    liǎng
    zhōu
    rén
    dào
    chéng
    jīn
    yáo
    zhǐ
    qián
    cūn
    yān
    shù
  • yóu
    huàn
    chéng
    duǎn
    qiáng
    yín
    xián
    níng
    zhù
    wàn
    shuǐ
    qiān
    shān
    yuǎn
    jìn
    xiǎng
    xiāng
    guān
    chù
    bié
    hòu
    fēng
    tíng
    yuè
    xiè
    huān
    gāng
    duàn
    cháng
    qíng
    tīng
    shēng
    shēng
    quàn
    rén
    guī

原文: 远岸收残雨。雨残稍觉江天暮。拾翠汀洲人寂静,立双双鸥鹭。望几点、渔灯隐映蒹葭浦。停画桡、两两舟人语。道去程今夜,遥指前村烟树。
游宦成羁旅。短樯吟倚闲凝伫。万水千山迷远近,想乡关何处。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刚断肠、惹得离情苦。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


相关标签:宋词三百首宋词精选写景羁旅思归安公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你独自靠着船舷向远处的岸边望去,淅淅沥沥的雨快要停歇了。天空中还是布满了黑云,让人觉得仿佛到了傍晚时分。水边的小洲上一片寂静,并没有采摘香草的女子。放眼望去,只见双双鸥鹭立在水边。一阵风拂过芦苇荡,芦苇轻轻摇晃,几点渔灯时隐时现。舟上两人在闲谈,一问“今晚宿在哪儿”?一手遥指远处,烟雨绿树中隐藏着一处村庄。
你四处为官,早已成了他乡客。闲倚桅杆凝思长久立。望,万水千山迷茫远近处。家乡在何处。子别后、亭台楼榭依旧在,不见人欢聚。想到此、肝肠寸断,离情苦。却听到,杜鹃声声叫:不如归去“,让你更添愁绪。

注释:
稍觉:渐渐感觉到。
拾翠:拾,拾取。翠,翡翠鸟的羽毛。指古代妇女出游时的嬉戏。
蒹葭(jiānjiā):芦苇。
画桡(ráo):彩绘的浆,泛指船桨。
游宦:即宦游,离开家乡到外地去求官或做官。
羁旅:长期聚居他乡的一族。
樯:桅杆。
乡关:故乡
榭:建筑在台上或水上的房屋。
孤;少。 《安公子·远岸收残雨》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柳永是中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音乐家,他的创作背景与他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根据记载,柳永于宋仁宗景祜元年(1034年)中进士,之后被派往江浙、关中等地任职。然而,尽管他有才华和能力,但由于官位低微,柳永一直郁郁不得志。

这段创作背景可以从柳永的词作中找到一些线索。其中一首词中有“游宦成羁旅”之句,这可以推测为他在入仕后创作的作品。这句话表达了他在官场上的无奈和困境,他感到自己像是一个流浪者,无法摆脱束缚。

柳永的创作背景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宋代官场腐败,官员的晋升往往不仅仅取决于才能和能力,还与家世和背景有关。柳永作为一个官位低微的官员,很难得到重视和提升,这使得他的才华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然而,尽管柳永在官场上遭遇了挫折,他的创作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以其独特的才华和对爱情的深刻理解而闻名,他的词作流传至今,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总之,柳永的创作背景是他在宋代官场中的低微地位和不得志的经历。这些经历激发了他对爱情和人生的思考,成为他创作优秀词作的重要动力。柳永的作品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和心境,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 《安公子·远岸收残雨》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此,诗人通过描写景物、人物和动作,展现出江天过雨、孤舟停泊、汀洲鸥鹭、渔船灯火等一系列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船家的行程安排。整篇词以景物描写为主线,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独特的语言表达,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江天过雨的宁静、孤舟停泊的寂寞、汀洲鸥鹭的优雅和渔船灯火的闪烁。同时,词人通过描写船家的语言和动作,展现了他们的生活状态和行程安排,使整篇词更加生动、真实。整体而言,这篇词以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语言表达,展现了江天过雨的美丽景色和人物的内心世界,给人以深深的韵味和思考。 《安公子·远岸收残雨》鉴赏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一首词的分析和解读。这首词是一首典型的游宦思归之作,表达了作者长年落魄、官场失意的萧索情怀。

上片主要写景,时间是作者搭船到某处去的一个下午。词的开头两句写江天过雨之景,雨快下完了,才觉得江天渐晚。接着描述了风雨孤舟的情景,因雨不能行驶,旅人蛰居舟中,抑郁无聊。通过时间、地点、人物的描写,展示了作者的内心活动。接下来的“拾翠”二句,是写即目所见。汀洲之上,有水禽栖息,拾翠之人已经归去。而以“双双”形容“鸥鹭”,更加突出了景中的情感。拾翠佳人,即水边采摘香草的少女。鸥鹭成双,自己则块然独处孤舟,一对衬,进一步向读者展开了作者的内心活动。接着的“望几点”句,写由傍晚而转入夜间。渔灯已明,但由于是远望,又隔有蒹葭,所以说是“隐映”,是远处所见。“停画桡”句,则是已身所,近处所闻。“道去程”二句,是舟人的语言和动作。“前村烟树”,本属实景,而冠以“遥指”二字,则是虚写。这两句把船家对行程的安排,他们的神情、口吻以及依约隐现的前村,都勾画了出来,用笔极其简练,而又生动、真切。上片由雨而暮,由暮而夜,用顺叙的方法铺写景物,景中有情。

过片“游宦成羁旅”是全词的中心,为上片哀景作注,同时又引出下文,由当夜的去程而念及长年行役之苦。“短樯”七字,正面写出舟中百无聊赖的生活。“万水”两句,从“凝伫”来,因眺望已久,所见则“万水千山”,所思则“乡关何处”。“迷远近”虽指目“迷”,也是心“迷”。“自别后”以下,直接“乡关何处”展开叙说。“风亭”七字,追忆过去,慨叹现。昔日良辰美景,胜地欢游,此时则短樯独处,离怀渺渺,用一“孤”字将今昔分开,亭榭风月依然,但人却不能欢聚了。“刚断肠”以下,是说离情正苦,归期无定,而杜宇声声,劝人归去,愈觉不堪。这首词先景后情,情贯全篇,中间以“游宦成羁旅”五个字相连,景为情设,情由景生,结构精美,是一首工巧之作。 《安公子·远岸收残雨》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柳永的照片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也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他出生在汉族家庭,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被称为柳七。他在宋仁宗朝考中进士,后来担任屯田员外郎的官职,因此被称为柳屯田。

柳永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一生致力于词的创作,自称“白衣卿相”。他的词作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其擅长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的慢词较多。他的词作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因此在当时广泛流传,人们常说“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他是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柳永的代表作品包括《雨霖铃》和《八声甘州》。《雨霖铃》以描写雨夜中思念之情为主题,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之情。《八声甘州》则以描写甘州的美景和离别之苦为主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两首词作都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情的表达而广受赞誉。

关于柳永的生平和死亡,由于历史记载的不完整,具体的时间和细节并不清楚。根据传说,柳永在约1053年去世,享年约66岁。他的词作虽然在他的一生中广泛流传,但他本人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官职和荣誉。然而,他的词作却在后世被广泛传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猜您喜欢

尾犯·夜雨滴空阶

宋代 柳永

夜雨滴空阶,孤馆梦回,情绪萧索。一片闲愁,想丹青难貌。秋渐老、蛩声正苦,夜将阑、灯花旋落。最无端处,总把良宵,只恁孤眠却。
佳人应怪我,别后寡信轻诺。记得当初,翦香云为约。甚时向、幽闺深处,按新词、流霞共酌。再同欢笑,肯把金玉珠珍博。

满江红·暮雨初收

宋代 柳永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破阵乐·露花倒影

宋代 柳永

露花倒影,烟芜蘸碧,灵沼波暖。金柳摇风树树,系彩舫龙舟遥岸。千步虹桥,参差雁齿,直趋水殿。绕金堤、曼衍鱼龙戏,簇娇春罗绮,喧天丝管。霁色荣光,望中似睹,蓬莱清浅。
时见。凤辇宸游,鸾觞禊饮,临翠水、开镐宴。两两轻舠飞画楫,竞夺锦标霞烂。罄欢娱,歌鱼藻,徘徊宛转。别有盈盈游女,各委明珠,争收翠羽,相将归远。渐觉云海沈沈,洞天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