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归云·向深秋》原文赏析

  • fèng
    guī
    yún
    ·
    xiàng
    shēn
    qiū
  • [
    sòng
    dài
    ]
    liǔ
    yǒng
  • xiàng
    shēn
    qiū
    shuǎng
    西
    jiāo
    shàng
    lán
    jīn
    xiù
    liáng
    biāo
    tiān
    cán
    xīng
    liú
    diàn
    weì
    miè
    shǎn
    shǎn
    lín
    shāo
    yòu
    shì
    xiǎo
    shēng
    duàn
    yáng
    guāng
    dòng
    jiàn
    fēn
    shān
    tiáo
    tiáo
  • xíng
    rǎn
    rǎn
    guāng
    yīn
    yíng
    tóu
    jiǎo
    gōng
    míng
    jìng
    chéng
    shì
    màn
    xiāng
    gāo
    pāo
    zhì
    yún
    quán
    xiá
    wán
    chén
    zhuàng
    jié
    děng
    xián
    xiāo
    xìng
    yǒu
    yān
    làng
    chuán
    fēng
    yuè
    huì
    guī
    lǎo
    qiáo

原文: 向深秋,雨馀爽气肃西郊。陌上夜阑,襟袖起凉飙。天末残星,流电未灭,闪闪隔林梢。又是晓鸡声断,阳乌光动,渐分山路迢迢。
驱驱行役,苒苒光阴,蝇头利禄,蜗角功名,毕竟成何事,漫相高。抛掷云泉,狎玩尘土,壮节等闲消。幸有五湖烟浪,一船风月,会须归去老渔樵。


相关标签:写景向往隐居

译文及注释

译文:面对深秋时节,雨后的西郊凉爽肃杀。小路上黑夜将尽,衣袖生起阵阵凉风。天的尽头星星将落,闪电在树梢那边不停闪动。又是拂晓鸡鸣声起时,明亮的阳光开始升动,遥远的山路渐渐明晰。
奔走辛劳的行役,渐进流失的光阴,只是为那不足挂齿的蝇头利禄,微不足道的蜗角功名,到头来一事无成,徒然相争胜。抛掷云山泉石的归隐,戏弄于尘世,将壮烈的节操轻易消亡。幸好可像范蠡携西施一样,在似云涛的烟浪里,驾乘满载风情的扁舟泛游五湖,是已到应当归去终老隐居的时候了。

注释:凤归云: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乐章集》注有“仙吕调”和“林钟商调”,此词为“仙吕调”。双调一百一字,前段十句四平韵,后段十一句三平韵。
雨馀(yú):雨后。馀,同“余”,用“余”意义可能混淆时,用“馀”以区分,多见古文。肃:肃杀,枯萎。
夜阑:夜残;夜将尽时。
襟袖:衣襟衣袖。凉飙:凉风。
天末:天边,天尽头。
流电:流星的流光。
阳乌:太阳。神话传说中在太阳里的三足乌,故以阳乌为太阳的代称。
分:辨认。迢迢:道路遥远貌。
驱驱:奔走辛劳。行役:指因服兵役、劳役或公务而出外跋涉,后泛称行旅,出行。
苒苒:同“荏苒”,时光渐渐逝去。
“蝇头”二句:意谓功名利禄微不足道。蝇头,苍蝇的头,比喻微小的名利。蜗角,蜗牛的触角,比喻微小之地。庄子《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毕竟:到底;终归。
漫:徒然。高:夸耀,赞美。
云泉:指隐士之所居。
狎玩尘土:意谓游戏官场。尘土,指尘世间。此喻官场。
壮节:壮烈的节操。等闲:随便。
“幸有”二句:用春秋时范蠡与西施之事。吴越争霸,相 《凤归云·向深秋》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柳永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词作以婉约清新、情感真挚而著称。柳永成年后离开了家乡福建崇安县,来到了京都汴梁。然而,他的生活并不平静,一直处于动荡之中。这种羁旅漂泊的苦境让柳永深刻地体会到了其中的辛酸和无奈,他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柳永创作了许多描写羁旅行役的词作,其中就包括了这首《凤归云》。这首词表达了柳永对于离乡背井、漂泊他乡的心情和思考。词中的凤和云象征着柳永自己,他们都是自由飞翔的,但却无法回到故乡。词中的凤归云,意味着柳永渴望回到故乡的愿望,但却又无法实现。这种无奈和痛苦的心情在词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

从词中的描写来看,这首词应该是柳永晚年所作。他在晚年回首往事,对于自己的羁旅经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这首词或许是他对于自己一生的总结和反思,也是他对于离乡背井的痛苦和无奈的抒发。

然而,具体作年却无法考证。柳永的生平资料并不是很详尽,他的词作也没有明确的年代记载。因此,我们只能从词中的描写和柳永的生平背景来推测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无论如何,这首《凤归云》都是柳永对于羁旅漂泊的深刻思考和感慨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对于离乡背井的心情的真实抒发。 《凤归云·向深秋》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表达了词人对于奔波劳累、光阴荏苒的感慨。词中的“驱驱行役”、“苒苒光阴”描绘了词人长时间的行走和时光的流逝,暗示了他的辛劳和无奈。而“蝇头利禄”、“蜗角功名”则表达了词人对于功利和名利的不屑和失望,认为这些微不足道的东西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成就和满足。最后一句“毕竟成何事,漫相高”则表达了词人对于未来的迷茫和不确定,他不知道自己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也不知道自己的努力是否能够得到回报。整首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词人对于奔波劳累和光阴荏苒的感慨,以及对于功利和名利的不屑和迷茫。这些感慨和情绪通过词人对于场景和景物的描写和抒发,使得词的表现领域得到了拓宽,展现了柳永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能力。 《凤归云·向深秋》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柳永的照片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也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他出生在汉族家庭,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被称为柳七。他在宋仁宗朝考中进士,后来担任屯田员外郎的官职,因此被称为柳屯田。

柳永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一生致力于词的创作,自称“白衣卿相”。他的词作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其擅长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的慢词较多。他的词作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因此在当时广泛流传,人们常说“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他是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柳永的代表作品包括《雨霖铃》和《八声甘州》。《雨霖铃》以描写雨夜中思念之情为主题,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之情。《八声甘州》则以描写甘州的美景和离别之苦为主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两首词作都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情的表达而广受赞誉。

关于柳永的生平和死亡,由于历史记载的不完整,具体的时间和细节并不清楚。根据传说,柳永在约1053年去世,享年约66岁。他的词作虽然在他的一生中广泛流传,但他本人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官职和荣誉。然而,他的词作却在后世被广泛传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猜您喜欢

斗百花·满搦宫腰纤细

宋代 柳永

满搦宫腰纤细,年纪方当笄岁。刚被风流沾惹,与合垂杨双髻。初学严妆,如描似削身材,怯雨羞云情意。举措多娇媚。
争奈心性,未会先怜佳婿。长是夜深,不肯便入鸳被。与解罗裳,盈盈背立银釭,却道你但先睡。

迷仙引·才过笄年

宋代 柳永

才过笄年,初绾云鬟,便学歌舞。席上尊前,王孙随分相许。算等闲、酬一笑,便千金慵觑。常只恐、容易蕣华偷换,光阴虚度。
已受君恩顾,好与花为主。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永弃却、烟花伴侣。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

巫山一段云·阆苑年华永

宋代 柳永

阆苑年华永,嬉游别是情。人间三度见河清。一番碧桃成。
金母忍将轻摘。留宴鳌峰真客。红狵闲卧吠斜阳。方朔敢偷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