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中吕调)》原文赏析

  • dòng
    xiān
    zhōng
    diào
  • [
    sòng
    dài
    ]
    liǔ
    yǒng
  • jiā
    jǐng
    liú
    xīn
    guàn
    kuàng
    shào
    nián
    fēng
    qíng
    feī
    qiǎn
    yǒu
    shēng
    xiàng
    luó
    tíng
    yuàn
    qīng
    chéng
    qiǎo
    xiào
    huā
    miàn
    tài
    míng
    móu
    huí
    meǐ
    pàn
    tóng
    xīn
    wǎn
    suàn
    guó
    yàn
    xiān
    cái
    fān
    hèn
    xiāng
    féng
    wǎn
    <
    b
    r
    /
    >
    qiǎn
    quǎn
    dòng
    fáng
    qiāo
    qiāo
    xiù
    beì
    chóng
    chóng
    yǒng
    huān
    gòng
    yǒu
    hǎi
    yuē
    shān
    méng
    cuì
    yún
    tōu
    jiǎn
    míng
    cǎi
    fèng
    feī
    yàn
    jiān
    liǔ
    jìng
    huā
    yīn
    xié
    shǒu
    biàn
    qíng
    juàn
    liàn
    xiàng
    jiān
    yuē
    qīng
    lián
    shì
    xiàn
    rěn
    sàn
    kuàng
    jié
    shēn
    shēn
    yuàn
    yuàn
    rén
    jiān
    tiān
    shàng
    yún
    cháo
    cháng
    xiāng
    jiàn

原文: 佳景留心惯。况少年彼此,风情非浅。有笙歌巷陌,绮罗庭院。倾城巧笑如花面。恣雅态、明眸回美盼。同心绾。算国艳仙材,翻恨相逢晚。
缱绻。洞房悄悄,绣被重重,夜永欢余,共有海约山盟,记得翠云偷翦。和鸣彩凤于飞燕。间柳径花阴携手遍。情眷恋。向其间、密约轻怜事何限。忍聚散。况已结深深愿。愿人间天上,暮云朝雨长相见。


相关标签:洞仙歌

宋代诗人柳永的照片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也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他出生在汉族家庭,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被称为柳七。他在宋仁宗朝考中进士,后来担任屯田员外郎的官职,因此被称为柳屯田。

柳永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一生致力于词的创作,自称“白衣卿相”。他的词作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其擅长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的慢词较多。他的词作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因此在当时广泛流传,人们常说“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他是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柳永的代表作品包括《雨霖铃》和《八声甘州》。《雨霖铃》以描写雨夜中思念之情为主题,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之情。《八声甘州》则以描写甘州的美景和离别之苦为主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两首词作都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情的表达而广受赞誉。

关于柳永的生平和死亡,由于历史记载的不完整,具体的时间和细节并不清楚。根据传说,柳永在约1053年去世,享年约66岁。他的词作虽然在他的一生中广泛流传,但他本人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官职和荣誉。然而,他的词作却在后世被广泛传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猜您喜欢

凤凰阁

宋代 柳永

匆匆相见,懊恼恩情太薄。霎时云雨人抛却。教我行思坐想,肌肤如削。恨只恨、相违旧约。
相思成病,那更潇潇雨落。断肠人在阑干角。山远水远人远,音信难托。这滋味、黄昏又恶。

瑞鹧鸪(二之二·南吕调)

宋代 柳永

吴会风流。人烟好,高下水际山头。瑶台绛阙,依约蓬丘。万井千闾富庶,雄压十三州。触处青蛾画舸,红粉朱楼。
方面委元侯。致讼简时丰,继日欢游。襦温袴暖,已扇民讴。旦暮锋车命驾,重整济川舟。当恁时,沙堤路稳,归去难留。

玉楼春(五之五·大石调)

宋代 柳永

阆风歧路连银阙,曾许金桃容易窃。乌龙未睡定惊猜,鹦鹉能言防漏泄。
匆匆纵得邻香雪,窗隔残烟帘映月。别来也拟不思量,争奈余香犹未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