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大庾岭北驿》原文赏析

  • lǐng
    beǐ
    驿
  • [
    táng
    dài
    ]
    sòng
    zhī
    wèn
  • yáng
    yuè
    nán
    feī
    yàn
    zhuàn
    wén
    zhì
    huí
  • xíng
    shū
    weì
    guī
    lái
  • jiāng
    jìng
    cháo
    chū
    luò
    lín
    hūn
    zhàng
    kaī
  • míng
    cháo
    wàng
    xiāng
    chù
    yìng
    jiàn
    lǒng
    tóu
    meí

原文: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相关标签:唐诗三百首思乡地名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十月份的时候大雁就开始南飞,据说飞到大庾岭,它们就全部折回。
我还未到达目的地,还要继续前行,真不知什么时候我才能再次归来?
潮水退落了,江面静静地泛着涟漪,深山林中昏暗,瘴气浓重散不开。
来日我登上高山顶,向北遥望故乡,应该能看到那山头上初放的红梅。

注释:
大庾岭:在江西、广东交界处,为五岭之一。
北驿:大庾岭北面的驿站。
阳月:阴历十月。
殊:还。“我行”句意谓自己要去的贬谪之地还远,所以自己还不能停下。
瘴:旧指南方湿热气候下山林间对人有害的毒气。
望乡处:远望故乡的地方,指站在大庾岭处。
陇头梅:大庾岭地处南方,其地气候和暖,故十月即可见梅,旧时红白梅夹道,故有梅岭之称。陇头:即为“岭头”。 《题大庾岭北驿》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宋之问在公元705年(唐中宗神龙元年)被贬泷州(今广东罗定东南)途经大庾岭北驿时所作。在武后和中宗两朝,宋之问受到了很多宠幸和赏识。然而,在睿宗执政后,他却成了一个被贬谪的人,被发配到岭南地区。这个转变使得他的人生从巅峰跌入了深谷,内心充满了忧伤和痛苦。

当宋之问到达大庾岭时,他眺望着苍茫的山色,想到只有一座山的距离,却意味着天涯海角的遥远。这一刹那,他所有的迁谪失意和思乡之情涌上心头,无法抑制。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和忧伤。

这首诗描绘了宋之问在大庾岭北驿的心境和情感。通过山色的描绘和迁谪的感受,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命运的无奈。这首诗反映了宋之问在贬谪途中的心路历程,展现了他内心的痛苦和忧伤。 《题大庾岭北驿》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到陇头上的梅花。这里诗人用了一种虚实结合的手法,将自己的思乡之情与陇头梅花联系在一起。梅花是寒冷季节中的花朵,象征着坚强和不屈的精神。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像梅花一样,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归乡的愿望。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情感真挚而深刻。



最后两句“疑是神仙骨,落在人间来。”是诗人对陇头梅花的赞美和惊叹。他认为梅花的美丽和坚强是超凡脱俗的,仿佛是神仙的骨头落在人间。这种赞美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也暗示了诗人对自己的期望,希望自己能够像梅花一样,坚强而美丽。



整首诗通过描写景物和抒发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忧伤和思乡之情。诗人通过对大自然景物的描绘,将自己的情感与之融合,使诗歌更加生动和感人。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简练,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整首诗以愁为主题,通过对大自然景物的描写和自己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官场坎坷和思念家乡的悲苦之情,展现了诗人的才情和情感世界。 《题大庾岭北驿》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宋之问的照片
宋之问

宋之问(约656 — 约712)是初唐时期的诗人,字延清,名少连,汉族,出生于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他与沈佺期并称“沈宋”,是当时备受赏识的才学之士。

宋之问于唐高宗上元二年(675)中进士,当时武则天掌握实权,但宋之问凭借才学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后,他被任命为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他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担任学士。

宋之问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被称为仙宗十友,他们是当时文坛上的杰出诗人。

关于宋之问的死亡信息,文献中没有明确记载,只知道他大约在712年左右去世。

猜您喜欢

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唐代 韦庄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登楼赋

两汉 王粲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
挟清漳之通浦兮, 倚曲沮之长洲。
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
北弥陶牧,西接昭邱。
华实蔽野,黍稷盈 畴。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
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 向北风而开襟。
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
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
悲旧乡 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
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
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 吟。
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
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
惧匏瓜之徒悬兮, 畏井渫之莫食。
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
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
兽狂顾 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
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惨恻。
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
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祝英台近·春日客龟溪游废园

宋代 吴文英

采幽香,巡古苑,竹冷翠微路。斗草溪根,沙印小莲步。自怜两鬓清霜,一年寒食,又身在、云山深处。
昼闲度。因甚天也悭春,轻阴便成雨。绿暗长亭,归梦趁飞絮。有情花影阑干,莺声门径,解留我、霎时凝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