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十月份的时候大雁就开始南飞,据说飞到大庾岭,它们就全部折回。
我还未到达目的地,还要继续前行,真不知什么时候我才能再次归来?
潮水退落了,江面静静地泛着涟漪,深山林中昏暗,瘴气浓重散不开。
来日我登上高山顶,向北遥望故乡,应该能看到那山头上初放的红梅。
注释:
大庾岭:在江西、广东交界处,为五岭之一。
北驿:大庾岭北面的驿站。
阳月:阴历十月。
殊:还。“我行”句意谓自己要去的贬谪之地还远,所以自己还不能停下。
瘴:旧指南方湿热气候下山林间对人有害的毒气。
望乡处:远望故乡的地方,指站在大庾岭处。
陇头梅:大庾岭地处南方,其地气候和暖,故十月即可见梅,旧时红白梅夹道,故有梅岭之称。陇头:即为“岭头”。
《题大庾岭北驿》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宋之问在公元705年(唐中宗神龙元年)被贬泷州(今广东罗定东南)途经大庾岭北驿时所作。在武后和中宗两朝,宋之问受到了很多宠幸和赏识。然而,在睿宗执政后,他却成了一个被贬谪的人,被发配到岭南地区。这个转变使得他的人生从巅峰跌入了深谷,内心充满了忧伤和痛苦。
当宋之问到达大庾岭时,他眺望着苍茫的山色,想到只有一座山的距离,却意味着天涯海角的遥远。这一刹那,他所有的迁谪失意和思乡之情涌上心头,无法抑制。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和忧伤。
这首诗描绘了宋之问在大庾岭北驿的心境和情感。通过山色的描绘和迁谪的感受,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命运的无奈。这首诗反映了宋之问在贬谪途中的心路历程,展现了他内心的痛苦和忧伤。
《题大庾岭北驿》创作背景详情»
到陇头上的梅花。这里诗人用了一种虚实结合的手法,将自己的思乡之情与陇头梅花联系在一起。梅花是寒冷季节中的花朵,象征着坚强和不屈的精神。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像梅花一样,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归乡的愿望。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情感真挚而深刻。
最后两句“疑是神仙骨,落在人间来。”是诗人对陇头梅花的赞美和惊叹。他认为梅花的美丽和坚强是超凡脱俗的,仿佛是神仙的骨头落在人间。这种赞美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也暗示了诗人对自己的期望,希望自己能够像梅花一样,坚强而美丽。
整首诗通过描写景物和抒发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忧伤和思乡之情。诗人通过对大自然景物的描绘,将自己的情感与之融合,使诗歌更加生动和感人。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简练,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整首诗以愁为主题,通过对大自然景物的描写和自己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官场坎坷和思念家乡的悲苦之情,展现了诗人的才情和情感世界。
《题大庾岭北驿》赏析详情»
宋之问(约656 — 约712)是初唐时期的诗人,字延清,名少连,汉族,出生于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他与沈佺期并称“沈宋”,是当时备受赏识的才学之士。
宋之问于唐高宗上元二年(675)中进士,当时武则天掌握实权,但宋之问凭借才学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后,他被任命为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他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担任学士。
宋之问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被称为仙宗十友,他们是当时文坛上的杰出诗人。
关于宋之问的死亡信息,文献中没有明确记载,只知道他大约在712年左右去世。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
挟清漳之通浦兮, 倚曲沮之长洲。
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
北弥陶牧,西接昭邱。
华实蔽野,黍稷盈 畴。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
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 向北风而开襟。
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
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
悲旧乡 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
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
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 吟。
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
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
惧匏瓜之徒悬兮, 畏井渫之莫食。
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
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
兽狂顾 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
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惨恻。
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
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