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审言》原文赏析

  • sòng
    shěn
    yán
  • [
    táng
    dài
    ]
    sòng
    zhī
    wèn
  • bìng
    rén
    shì
    jué
    juē
    jūn
    wàn
    xíng
  • qiáo
    xiāng
    sòng
    jiāng
    shù
    yuǎn
    hán
    qíng
  • bié
    zhuī
    sūn
    chǔ
    weí
    zhōu
    diào
    píng
  • lóng
    quán
    jiàn
    liú
    luò
    zài
    fēng
    chéng

原文: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相关标签:叙事友人感慨怀才不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卧病在家,人事隔绝,悲叹此时你又遭贬谪去到万里之外。
无法到河桥送你为你饯别,唯有那江边垂柳依依含情。
丢官职只因你才过孙楚,汨罗江把船系凭吊屈平。
可惜你犹如那龙泉宝剑,无人识遗弃在江西丰城。

注释:
嗟(jiē):悲叹。君:指杜审言。
怀着感情;怀着深情。
孙楚:字子荆,西晋文学家,少负才气,盛气傲人,仕途坎坷,年四十余始参镇东军事,后团傲侮石苞,免官。
维舟:停船。屈平:屈原,战国楚人,著名文学家。
丰城:(今江西丰城县)与杜审言的贬谪地吉州同属江西。 《送杜审言》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公元698年,中国唐朝时期,杜审言被贬至吉州(今江西吉安)担任司户参军。与此同时,诗人卧病在家,无法亲自前往送行,因此他决定以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是杜审言写给他的朋友的,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杜审言在被贬至吉州后,感到孤独和无助,他思念着远离的朋友,希望能够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在这首诗中,杜审言用简洁而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和祝福。他描述了自己卧病在家的情景,无法亲自前往送行,但他的心意却通过诗歌传达给了朋友。他希望朋友能够理解他的心情,并且在远离的地方保重身体。

这首诗反映了杜审言在贬谪之地的孤独和无助,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通过这首诗,杜审言希望能够与朋友保持联系,并传达自己的祝福和关心。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杜审言被贬谪至吉州,无法亲自前往送行的情况下,他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的思念之情,并希望朋友能够理解他的心情。这首诗展示了杜审言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朋友的深情厚意,同时也反映了他在贬谪之地的孤独和无助。 《送杜审言》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行踪,又借孙楚、屈原的典故,喻写友人品性遭遇,抒发诗人对宦海沉浮之感和对友人的惋惜之情。诗人以“别路追孙楚”暗示友人的贬所,表达了自己对友人怀才不遇的慨叹。同时,以“维舟吊屈平”暗示友人将会被再度起用,重施抱负。这两句以典故点题,既展示了诗人的博学才华,又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整首诗的笔墨饱满,情意厚重。诗人以平实的语言,直接表达了自己的心情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通过运用“嗟”字,诗人巧妙地表达了对别离的惋惜和对友人遭遇的感慨。诗中的典故和比喻,使诗歌更具深度和内涵。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送杜审言》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宋之问的照片
宋之问

宋之问(约656 — 约712)是初唐时期的诗人,字延清,名少连,汉族,出生于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他与沈佺期并称“沈宋”,是当时备受赏识的才学之士。

宋之问于唐高宗上元二年(675)中进士,当时武则天掌握实权,但宋之问凭借才学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后,他被任命为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他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担任学士。

宋之问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被称为仙宗十友,他们是当时文坛上的杰出诗人。

关于宋之问的死亡信息,文献中没有明确记载,只知道他大约在712年左右去世。

猜您喜欢

昭君怨·梅花

宋代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三闾祠

清代 查慎行

平远江山极目回,古祠漠漠背城开。
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
湘兰沅芷年年绿,想见吟魂自往来。

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

清代 龚自珍

漠漠春芜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偏是无情偏解舞,蒙蒙扑面皆飞絮。
绣院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