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街头,正软尘润酥,雪销残溜。禊赏祇园,花艳云阴笼昼。层梯峭空麝散,拥凌波、萦翠袖。叹年端、连环转,烂漫游人如绣。
九街头:指某地的街道
正软尘润酥:形容街道干净整洁
雪销残溜:雪消融殆尽
禊赏祇园:欣赏祇园的景色
花艳云阴笼昼:花朵鲜艳,云彩遮蔽阳光
层梯峭空麝散:一本无“峭”字。
层梯峭空麝散:形容楼梯陡峭,空气中弥漫着麝香的味道
拥凌波、萦翠袖:形容人群拥挤,如波涛般起伏,衣袖飘动
叹年端、连环转:感叹岁月的流转,时间的连续变化
烂漫游人如绣:形容游人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肠断回廊伫久。便写意溅波,传愁蹙岫。渐没飘鸿,空惹闲情春瘦。椒杯香乾醉醒,怕西窗、人散后。暮寒深,迟回处、自攀庭柳。
肠断回廊伫久:心情悲伤,长时间停留在回廊上
便写意溅波,传愁蹙岫:随意写下心中的忧愁,传达给山岳
渐没飘鸿,空惹闲情春瘦:渐渐没有了飞翔的鸿雁,只剩下寂寞的春天
椒杯香乾醉醒,怕西窗、人散后:喝完了椒酒,醉醒之后担心人散之后的寂寞
暮寒深,迟回处、自攀庭柳:傍晚的寒冷加深,迟迟不愿离开,自己攀爬庭院的柳树
鸿:一本作“红”。
《探芳新·吴中元日承天寺游人》译文及注释详情»
⑴探芳新:吴文英自度曲,与《探芳信》略有异同。双调,九十三字,上下片各十二句五仄韵。梦窗自度曲除这首外尚有前面的《平韵如梦令》《西子妆慢》《江南春》《霜花腴》《玉京谣》,及后面的《莺啼序》《古香慢》等七首。
注释:这首词是吴文英自己创作的度曲,与《探芳信》有一些不同之处。它采用了双调的形式,共有九十三个字,上下两片各有十二句,使用了五仄韵。除了这首词之外,吴文英还创作了《平韵如梦令》、《西子妆慢》、《江南春》、《霜花腴》、《玉京谣》等前面的七首词,以及《莺啼序》、《古香慢》等后面的七首词。
⑵层梯峭空麝散:有一本版本中没有“峭”字。
注释:有一本版本中没有使用“峭”字。
⑶鸿:有一本版本中作“红”。
注释:有一本版本中将“鸿”字改为了“红”。
《探芳新·吴中元日承天寺游人》注释详情»
篇鉴赏描写了词人在元日前往承天寺游览的情景。词中通过描写九街头的景象,点出了地点和时令。承天寺位于吴中闹区,早春元日时,虽然天气已经开始变暖,但仍有残雪未尽,道路湿润泥泞。接下来的几句中,词人提到了“禊赏”和“祗园”,并通过神话故事来解释了这两个词的含义。禊赏指的是祭祀,而祗园则是给孤独园的简称,是佛在王舍城说法时给孤独长者乞佛来舍卫城弘法,给孤独长者购买了祗陀太子园林的故事。这里将承天寺借代为祗园,表达了词人元日前往承天寺烧香的意思。接下来的几句中,词人描写了承天寺的建筑和景观,如殿阁重重、香烛旺盛、放生池水波荡漾等。他还描述了游寺的人们身穿彩衣,拥挤在一起。词人用“萦”来形容游人之多,意味着游人之间相互纠缠。最后几句中,词人感叹元日每年都有这么多人前来寺内烧香拜佛,表达了他对时间的感慨。接下来的一句“肠断”总领下片,表达了词人对别离的感叹。他在寺内看到其他人都是成双成对的游览,而自己却孤身一人,引发了他内心的离愁别恨。接下来的几句中,词人细致地描写了自己的愁绪,如愁肠百转、蹙眉溅泪等。他因为苏妾离去后音讯全无,但思念之心却日益增加,因此他感叹自己的闲情只会让春天变得更加瘦弱。接下来的几句中,词人用“飘鸿”暗喻苏妾的离去,表达了他对离别的痛苦。他希望能够与情人日日醉佳酿,天天相伴,但现实却是“西窗人散”,让他不禁忧愁。最后几句中,词人从感叹中惊醒,回归现实。他描述了自己晚归时的情景,春寒料峭中垂落的柳枝寄托了他的离别情感。整首词通过描写承天寺的景象和词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离别的思考和感慨。 《探芳新·吴中元日承天寺游人》鉴赏详情»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
吴文英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他的词作数量丰富,风格雅致。他的词集《梦窗词集》存有三百四十余首词,分为四卷本和一卷本。
吴文英的词作以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为主要题材,他的词作被称为“词中李商隐”,显示出他对李商隐的倾慕和受影响。然而,对于吴文英的词作,后世的品评却存在争论。
除了他的词作,关于吴文英的生平和死亡的具体细节目前尚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