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柳》原文赏析

  • xīn
    liǔ
  • [
    sòng
    dài
    ]
    yáng
    wàn
  • liǔ
    tiáo
    bǎi
    chǐ
    yín
    táng
    qiě
    shēn
    qīng
    zhī
    qiǎn
    huáng
  • weì
    liǔ
    tiáo
    néng
    zhàn
    shuǐ
    shuǐ
    zhōng
    liǔ
    yǐng
    yǐn
    cháng

原文: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相关标签:咏物柳树

译文及注释

译文:长达百尺的柳条轻轻拂过清澈明净的池塘,柳叶的颜色还没有变成深青色,只是浅浅的黄色。
柳条并没有完全垂到水中,这是因为水中的柳影将它拉得更长。

注释:银塘指的是清澈明净的池塘。
且在这里的意思是尚且,还。 《新柳》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杨万里的《新柳》一诗以其细腻的描摹和清新的韵味,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才华和诚斋体的诗风。诗人以漫步赏柳的方式,从远处到近处,从上到下,将柳条和水中柳景描绘得栩栩如生。诗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一个亲切的“引”字,将柳条和水中柳影相连相映,形成了一幅优美而有动感的图画,表达了作者对新春的喜爱之情。诗中的活泼、新颖、意趣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深情,正是诗人冲破传统诗派的特色,展现了诚斋体的独特魅力。

整首诗的画面清新,节奏明快,读来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融融的阳光和和煦的春风。每一个字句都流露出诗人对新柳、春天和生活的深情。

诗的开篇以“柳条百尺拂银塘”为描绘,展现了初春时节柳树和池塘的美景。诗中的“百尺”描绘了柳树的婀娜和茂盛,“拂”则写出了柳树轻轻揉动的样子,如同少女的纤纤玉手轻拂着闪耀的池塘。通过这样的描写,读者可以想象出一幅清新、温暖、明亮、灵动的春树春水图画。

接下来的“且莫深青只浅黄”一句,诗人以浓重的笔墨描绘了柳叶的颜色。诗中的“且莫”可以理解为“一点儿都没有”,表达了柳叶没有深绿色的意思;而“只”则限制了柳叶颜色的单一和纯粹,只有鹅黄嫩绿。这两个限制性的词语不仅生动地描绘了初春时节柳树的特点,还流露出诗人对新柳的珍爱之情。

总的来说,杨万里的《新柳》以其细腻的描摹和清新的韵味,展现了诗人的才华和诚斋体的特色。诗中的画面清新、节奏明快,读来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每一个字句都流露出诗人对新柳、春天和生活的深情,让人感受到了诗人的独特魅力。 《新柳》鉴赏详情»

宋代诗人杨万里的照片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和大臣。他出生在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杨万里被尊称为“诚斋先生”,是因为宋光宗曾亲自为他亲书了“诚斋”二字。他一生创作了两万多首诗歌,其中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一种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

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以此见长。他善于运用生动的描写手法,将自然景色与人物情感相结合,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他的作品也反映了民间疾苦和抒发了爱国情感。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

杨万里的代表作品有《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等。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他的诗集《诚斋集》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杨万里在文学和政治领域都有卓越的成就。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也是一位有远见和才华的政治家。他曾担任过南宋朝廷的重要职位,为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

杨万里于1206年6月15日去世,享年79岁。他的诗歌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和研究,他的艺术成就和人格魅力也深深地影响着后人。

猜您喜欢

赠荷花

唐代 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常相映 一作:长相映)

咏华山

宋代 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白梅

元代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