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夕酒醒》原文赏析

  • chūn
    jiǔ
    xǐng
  • [
    táng
    dài
    ]
    xiū
  • xián
    cái
    zuì
    mán
    xiāng
    zài
    cuì
  • bàn
    xǐng
    lái
    hóng
    duǎn
    zhī
    hán
    leì
    zuò
    shān

原文: 四弦才罢醉蛮奴,醽醁馀香在翠炉。
夜半醒来红蜡短,一枝寒泪作珊瑚。


相关标签:宴饮愁苦咏史怀古

译文及注释

译文:乐曲刚停就醉倒了我这蛮奴,醽醁的余香飘散在翠色酒炉。
半夜醒来照明的红蜡快燃尽,蜡脂融泪变成一枝美丽珊瑚。

注释:春夕:春天的夜晚。
四弦(xián):指琵琶,因有四根弦,故称。这里代指音乐。罢:停止。蛮奴:诗人自称。宋以前男女皆可称“奴”。皮日休是复州竟陵人,竟陵春秋时楚地,中原地区称楚为“荆蛮”,故诗人自称“蛮奴”。
醽醁(línglù):又作“醽渌”,古代的一种美酒,也称“醽酒”。醽,地名,在今湖南省;醁,美酒。馀(yú):残留。翠炉:翡翠色的水炉。
蜡:蜡烛。
寒泪:春寒中熔化的蜡脂。珊瑚:一种海生圆筒状腔肠动物,颜色鲜艳美丽。 《春夕酒醒》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一首诗的创作时期和背景。该诗是在唐朝末期,也就是社会政治腐败、走向亡隋的老路的时候创作的。在这个时期,大多数人对于历史的教训已经感觉迟钝,没有意识到社会的腐败和危机。然而,皮日休通过诗歌的形式重新提醒人们这一教训,希望能够唤起人们对历史的警觉。 《春夕酒醒》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本文赏析了杜牧的《春夕酒醒》。文章指出,诗中通过侧面透露的写法,巧妙地描绘了宴会的热烈气氛和诗人的豪兴,给人以想象酒宴盛况的余地。同时,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红蜡的形象与自己的凄凉身世相融合,表达了中年壮志未酬的感慨。与杜牧早期作品相比,《春夕酒醒》语言更加华丽多彩,展现了诗人才华横溢的一面。然而,与李商隐的《隋宫》等作品相比,该诗在形象思维和情韵方面稍显逊色。 《春夕酒醒》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皮日休的照片
皮日休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他是晚唐时期的文学家和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被世人称为皮陆。他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曾居住在鹿门山。他是汉族,出生地为今湖北天门。

皮日休于咸通八年(867年)中进士,历任苏州军事判官、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来他参加了黄巢起义,有人称他陷巢贼中。他还曾担任翰林学士,但起义失败后便不知所踪。

皮日休的诗文作品兼具奇特和朴素的风格,其中多为表达对民间疾苦的同情之作。《新唐书·艺文志》收录了他的多部作品,包括《皮日休集》、《皮子》和《皮氏鹿门家钞》等。

猜您喜欢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

唐代 杜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无日 一作:无因)

山坡羊·洛阳怀古

元代 张养浩

天津桥上,凭栏遥望,春陵王气都凋丧;树苍苍,水茫茫,云台不见中兴将。
千古转头归灭亡。
功,也不久长,名,也不久长。

姑苏怀古

唐代 许浑

宫馆余基倚棹过,黍苗无限独悲歌。
荒台麋鹿争新草,空苑岛凫占浅莎。
吴岫雨来虚槛冷,楚江风急远帆多。
可怜国破忠臣死,日月东流生白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