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娃宫怀古》原文赏析

  • guǎn
    gōng
    huái
    怀
  • [
    táng
    dài
    ]
    xiū
  • yàn
    chéng
    lán
    shè
    gōng
    qiáng
    jiù
    céng
  • tái
    huài
    féng
    jīn
    xiāng
    jìng
    xiāo
    lòu
    chaī
  • yàn
    zhǎo
    zhī
    liú
    niǎo
    láng
    kōng
    xìn
    huā
    mái
  • 鹿
    zhēn
    xián
    shì
    weí
    dāng
    shí
    chuàng
    huái
    怀

原文: 艳骨已成兰麝土,宫墙依旧压层崖。
弩台雨坏逢金镞,香径泥销露玉钗。
砚沼只留溪鸟浴,屟廊空信野花埋。
姑苏麋鹿真闲事,须为当时一怆怀。


相关标签:咏史怀古借古讽今

译文及注释

译文:昔日的西施,身骨已经化成兰麝之土,当年的宫墙依旧压着层层石崖。
弩箭台因受风雨侵蚀坏了箭头,香径中的泥土被冲散露出古玉钗。
砚沼池里如今只有溪鸟在洗浴,响屟廊中已经让山中野花掩埋。
麋鹿的确在姑苏台上漫游闲荡,应该为当时伍子胥预言而伤怀。

注释:馆娃宫:越王勾践献西施,吴王夫差于灵岩山建馆娃宫以居,有琴台、西施洞、响屧廊、浣花池、玩月池、吴王井和划船坞等遗址。灵岩山寺即馆娃宫遗址。
艳骨:女人之身骨。此指西施。兰麝(shè)土:言泥土如兰麝。兰麝:兰与麝香。指名贵的香料。
弩台:弩箭发射台。金镞(zú):金属制的箭头。清张养重《板子矶》诗:“荒城草长埋金镞,废垒沙深卧铁衣。”
香径:苏州胜迹采香径的省称。采香径为香山旁的小溪,春秋时吴王种香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
砚沼(zhǎo):又称上方池,在灵岩山顶。一说即玩花池。溪鸟:一作“山鸟”。
屟(xiè)廊:亦作“屧廊”,即响屧廊,一作鸣屧廊。春秋时吴宫廊名。屟是木板拖鞋。吴王夫差命人将廊下的土地凿成瓮形大坑,上面用厚木板覆盖辅平,让西施和宫女穿上木鞋在上面行走,铮铮有声,所以取名响屟。今苏州灵岩寺圆照塔前有一个小斜廊,就是其遗址。空信:一作“空任”。
姑苏麋(mí)鹿:相传春秋时伍子胥劝谏吴王不要好大喜功,虚耗国力,侵略他国,招来外患。吴王执意不听,伍子胥就叹息说:“我现在就已经看到麋鹿在姑苏台游荡。”意即吴国即将灭亡,姑苏台就要成为麋鹿漫游的荒凉之地。姑苏:指姑苏台。
怆(chuàng)怀:悲伤。唐李益《城西竹园送裴佶王达》诗:“怆怀非外至,沉郁自中肠。” 《馆娃宫怀古》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馆娃宫怀古》是一首七律,由皮日休在担任苏州刺史期间创作而成。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吴国。吴国的吴王夫差在苏州市西南的灵岩山上建造了一座宫殿,名为馆娃宫。据传,吴国在与越国的战争中失败后,越王采纳了大夫文种的建议,将苎萝山上的“鬻薪”女子西施献给了吴王。吴王对西施非常满意,但伍子胥却力谏吴王不听。不久后,越国乘胜袭击了吴国,最终灭亡了吴国。

皮日休在担任苏州刺史期间,对吴国的历史和馆娃宫的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在这个背景下创作了《馆娃宫怀古》这首七律。具体的创作时间不详,但可以想象,皮日休在游览馆娃宫时,被这座宫殿的历史和传说所吸引,产生了对吴国兴衰和西施的思考和怀念之情。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吴国的怀念和对历史的思考,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吴王夫差和西施的评价和观点。

《馆娃宫怀古》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成为了皮日休的代表作之一。它不仅展示了吴国的兴衰和西施的传奇故事,还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洞察。这首诗通过对过去的回忆和思考,引发了人们对历史和人性的思考和反思,具有深远的意义。 《馆娃宫怀古》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吴国馆娃宫的破败景象,表达了对过去奢华生活的怀念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诗中通过景物描写来寄托情感,借古讽今。

诗的开头两句“艳骨已成兰麝土,宫墙依旧压层崖”设定了诗的场景,吴王夫差曾为西施建造了馆娃宫,如今西施已逝,宫殿成为废墟。这两句话立即给诗歌带来了怀古伤今的情绪。

接下来的两句“弩台雨坏逢金镞,香径泥销露玉钗”通过描述驽台和香径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遗迹来描绘馆娃宫的现状。其中的“逢金镞”和“露玉钗”可能是艺术虚构,而不是真实存在的。这些意象展示了过去的繁华,也展现了吴宫生活的奢靡。而“坏”和“销”这两个词则突出了现在的破败景象,表明即使过去再繁华奢靡,也已经成为过去的事物,就像一场空梦一样。

接下来的两句“砚沼只留溪鸟浴,屟廊空信野花埋”延续了前面的意境,选择了砚沼和屟廊这两个典型的遗址,来描写其他古迹的现状。这里的“只”和“空”两个词表达了强烈的感伤之情。

最后两句“姑苏麋鹿真闲事,须为当时一怆怀”运用了“荒台麋鹿”这个典故,追忆了伍子胥对吴王夫差的谏言,表达了对朝代兴废和世事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描写吴国馆娃宫的破败景象,表达了对过去繁华生活的怀念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诗中运用了景物描写和借古讽今的手法,使诗歌更加深入人心,引发读者对人生和历史的思考。 《馆娃宫怀古》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皮日休的照片
皮日休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他是晚唐时期的文学家和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被世人称为皮陆。他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曾居住在鹿门山。他是汉族,出生地为今湖北天门。

皮日休于咸通八年(867年)中进士,历任苏州军事判官、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来他参加了黄巢起义,有人称他陷巢贼中。他还曾担任翰林学士,但起义失败后便不知所踪。

皮日休的诗文作品兼具奇特和朴素的风格,其中多为表达对民间疾苦的同情之作。《新唐书·艺文志》收录了他的多部作品,包括《皮日休集》、《皮子》和《皮氏鹿门家钞》等。

猜您喜欢

咏史 / 和蕃

唐代 戎昱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人月圆·吴门怀古

元代 张可久

山藏白虎云藏寺,池上老梅枝。洞庭归兴,香柑红树,鲈鲙银丝。
白家池馆,吴宫花草,可似当时。最怜人处,啼乌夜月,犹怨西施。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唐代 杜甫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