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借问章台的柳啊,过去你是那样婀娜多姿,如今你还和往日一样吗?
纵然那细长柔嫩的枝条,飘垂如故,恐怕也被他人攀折得不像样了。
注释:
⑴寄柳氏:根据许尧佐的《柳氏传》和孟棨的《本事诗》,这是关于韩翃和柳氏之间的赠答故事。
⑵章台:长安城中的一条街道,在陕西长安故城的西南部。根据《汉书·张敞传》,这是一个繁华的地方,后来也用来指代妓院所在的地方。在六朝和唐代,人们已经将章台与杨柳联系在一起。例如费昶的《和萧记事春旦有所思》中写道:“杨柳何时归,袅袅复依依,已映章台陌,复扫长门扉。”崔国辅的《少年行》中也有“章台折杨柳”的描述。《古今诗话》中说:“汉张敞为京兆尹,走马章台街。街有柳,终唐世曰章台柳。”因此,杜诗中也有“京兆空柳色”的描写。(引自《古今图书集成·草木典》卷二六七柳部)
⑶依依:形容柔软的样子。《诗经·小雅·采薇》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句子。
《章台柳·寄柳氏》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韩翃和柳氏之间的爱情故事。背景设定在安史之乱爆发后的大历时期。韩翃是当时的才子之一,而柳氏则是他深爱的女子。
安史之乱爆发后,柳氏因为担心自身安危,选择了剃发为尼,过上了隐居的生活。然而,不久之后,柳氏却被蕃将沙吒利劫持,并成为他的宠妃。这段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展现了柳氏的坚强和韩翃的执着。
当京师收复后,韩翃派人前往长安寻找柳氏。为了表达自己对柳氏的深情,韩翃准备了一个白口袋,袋内装满了沙金。他在袋子上题写了一首诗,表达了自己对柳氏的思念和对她的爱意。
这段爱情故事充满了战乱时期的艰难和不易,同时也展现了韩翃对柳氏的深情厚意。这个创作背景为后续的故事发展提供了一个浪漫而动人的起点。
《章台柳·寄柳氏》创作背景详情»
这篇赏析是对一首诗或词作品的解读和分析。该作品被一些人认为是诗,而另一些人认为是词,题目为《寄柳氏》或《章台柳·寄柳氏》。在《全唐诗》中,这首作品被收录在卷二四五中,被定为诗,题目为《寄柳氏》;同时也被收录在卷八九〇中,被定为词,题目为《章台柳·寄柳氏》。下面是中国韵文学会理事、上海市古典文学学会理事、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蒋哲伦等人对这首作品的赏析。
首先,诗中提到的“章台”原本是战国时期建造的宫殿,因为宫内有章台而得名,位于今天的长安县故城西南角。在这里,诗人借指长安。而“章台柳”则是暗指长安的柳氏。然而,由于柳氏本身是娼女,所以后来人们将“章台街”比喻为娼家聚居之地。诗中使用了两个叠句来加强呼唤和寻觅的紧迫感,给人以深刻的韵味,表达了作者对柳氏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颜色青青”一句,喻指柳氏年轻时的美丽容颜。而“今在否”一句,则是在暗指社会动乱、邪恶猖獗的背景下,柳氏独自一人的安危令人担忧。通过以疑问的方式表达,诗人的忧虑和担心得以展现。而“长条似旧垂”一句,则是暗示柳氏婀娜多姿的身段和体态依然不减当年,与前文的“颜色青青”相呼应。
诗中的“攀折他人手”一句,则是暗指柳氏在这个兵荒马乱的时期,担心自己会被他人夺走。这是对“今在否”的进一步推测。前一句表达了诗人的思念之情,而后一句则表达了诗人的忧虑之深。这两句通过使用“纵使”和“也应”来开合进退,将诗人的希望与失望、侥幸与不幸、揣测与担忧等复杂的矛盾心情生动地描绘出来。
整篇诗意含蓄,表面上是在写柳树,实际上是对柳氏的问候。诗中问候了诗人最关切的两个问题:柳氏是否还在人世?柳氏是否已经嫁人?这种情感真挚而深切,让人感动至深,引人落泪。
《章台柳·寄柳氏》赏析详情»
韩翃(字君平)是唐代著名诗人,出生于南阳(今河南南阳)。他是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一的才子。天宝13年(754年),他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来,他随侯希逸回朝,在长安闲居了十年。
建中年间,韩翃因创作了《寒食》诗而受到唐德宗的赏识,因此被提拔为中书舍人。他的诗歌风格轻巧,描写景物别致,因此在当时广为传诵。
关于韩翃的生平和死亡的具体信息目前并不清楚,没有相关的记录。
(外扮监斩官上,云)下官监斩官是也。
今日处决犯人,着做公的把住巷口,休放往来人闲走。
(净扮公人鼓三通、锣三下科。
刽子磨旗、提刀,押正旦带枷上)(刽子云)行动些,行动些,监斩官去法场上多时了!(正旦唱)【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堤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刽子云)快行动些,误了时辰也。
(正旦唱)【倘秀才】则被这枷扭的我左侧右偏,人拥的我前合后偃,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
(刽子云)你有甚么话说?(正旦唱)前街里去心怀恨,后街里去死无冤,休推辞路远。
(刽子云)你如今到法场上面,有甚么亲眷要见的,可教他过来,见你一面也好。
(正旦唱)【叨叨令】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则落的吞声忍气空嗟怨。
(刽子云)难道你爷娘家也没的?(正旦云)止有个爹爹,十三年前上朝取应去了,至今杳无音信。
(唱)早已是十年多不睹爹爹面。
(刽子云)你适才要我往后街里去,是甚么主意?(正旦唱)怕则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
(刽子云)你的性命也顾不得,怕他见怎的?(正旦云)俺婆婆若见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去呵,(唱)枉将他气杀也么哥,枉将他气杀也么哥!告哥哥,临危好与人行方便。
(卜儿哭上科,云)天那,兀的不是我媳妇儿!(刽子云)婆子靠后!(正旦云)既是俺婆婆来了,叫他来,待我嘱付他几句话咱。
(刽子云)那婆子,近前来,你媳妇要嘱付你话哩。
(卜儿云)孩儿,痛杀我也!(正旦云)婆婆,那张驴儿把毒药放在羊肚儿汤里,实指望药死了你,要霸占我为妻。
不想婆婆让与他老子吃,倒把他老子药死了。
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
婆婆,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有瀽不了的浆水饭,瀽半碗儿与我吃;烧不了的纸钱,与窦娥烧一陌儿。
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唱)【快活三】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念窦娥身首不完全,念窦娥从前已往干家缘。
婆婆也,你只看窦娥少爷无娘面。
【鲍老儿】念窦娥伏侍婆婆这几年,遇时节将碗凉浆奠;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纸钱,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
(卜儿哭科,云)孩儿放心,这个老身都记得。
天那,兀的不痛杀我也!(正旦唱)婆婆也,再也不要啼啼哭哭,烦烦恼恼,怨气冲天。
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
(刽子做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时辰到了也。
(正旦跪科)(刽子开枷科)(正旦云)窦娥告监斩大人,有一事肯依窦娥,便死而无怨。
(监斩官云)你有甚么事?你说。
(正旦云)要一领净席,等我窦娥站立;又要丈二白练,挂在旗枪上: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刀过处头落,一腔热血休半点儿沾在地下,都飞在白练上者。
(监斩官云)这个就依你,打甚么不紧。
(刽子做取席站科,又取白练挂旗上科)(正旦唱)【耍孩儿】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
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
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刽子云)你还有甚的说话?此时不对监斩大人说,几时说那?(正旦再跪科,云)大人,如今是三伏天道,若窦娥委实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窦娥尸首。
(监斩官云)这等三伏天道,你便有冲天的怨气,也召不得一片雪来,可不胡说!(正旦唱)【二煞】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正里再跪科,云)大人,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从今以后,着这楚州亢旱三年!(监斩官云)打嘴!那有这等说话!(正旦唱)【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
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如今轮到你山阳县。
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刽子做磨旗科,云)怎么这一会儿天色阴了也?(内做风科,刽子云)好冷风也!(正旦唱)【煞尾】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三桩儿誓愿明题遍。
(做哭科,云)婆婆也,直等待雪飞六月,亢旱三年呵,(唱)那其间才把你个屈死的冤魂这窦娥显!(刽子做开刀,正旦倒科)(监斩官惊云)呀,真个下雪了,有这等异事!(刽子云)我也道平日杀人,满地都是鲜血,这个窦娥的血都飞在那丈二白练上,并无半点落地,委实奇怪。
(监斩官云)这死罪必有冤枉。
早两桩儿应验了,不知亢旱三年的说话,准也不准?且看后来如何。
左右,也不必等待雪睛,便与我抬他尸首,还了那蔡婆婆去罢。
(众应科,抬尸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