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题仙游观》原文赏析

  • tóng
    xiān
    yóu
    guān
  • [
    táng
    dài
    ]
    hán
  • xiān
    tái
    chū
    jiàn
    chéng
    lóu
    fēng
    宿
    shōu
    (
    chū
    jiàn
    zuò
    xià
    jiàn
    )
  • shān
    yáo
    lián
    qín
    shù
    wǎn
    zhēn
    shēng
    jìn
    bào
    hàn
    gōng
    qiū
  • shū
    sōng
    yǐng
    luò
    kōng
    tán
    jìng
    cǎo
    xiāng
    xián
    xiǎo
    dòng
    yōu
    (
    xián
    zuò
    shēng
    )
  • yòng
    bié
    xún
    fāng
    wài
    rén
    jiān
    yǒu
    dān
    qiū

原文: 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初见 一作:下见)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闲 一作:生)
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相关标签:唐诗三百首游历向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仙台上刚见到五城楼,夜雨初停景物冷落凄清。
晓山翠色遥连秦地树木,汉宫砧声报讯寒秋来临。
空坛澄清疏松影落水底,小洞清幽细草芳香沁人。
何必去寻找世外的仙境,人世间就有美好的桃源。

注释:
同题仙游观:一本无“同”字。仙游观:在今河南嵩山逍遥谷内。唐高宗为道士潘师正所建。
五城楼:《史记·封禅书 》记方士曾言:“黄帝时为五层十二楼,以候神人于执期,命曰迎年”,这里借指仙游观。
宿雨:隔宿的雨。
砧声:在捣衣石上捣衣的声音。
闲:一本作“开”。
方外:神仙居住的世外仙境。
丹丘:指神仙居处,昼夜长明。 《同题仙游观》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道士的楼观,展示了雨后仙游观的高远开阔、清幽雅静的景色,赞美了道家观宇胜似人间仙境,表达了诗人对道家修行生活的向往。

诗的前三联描绘了雨后仙游观内外的景色。首联点明了时地,准确地揭示了题目“仙游观”的主题,并描述了天气情况。颔联描写了观外秋夜的景物,先是“见”到了“秦树”,然后是“闻”到了“砧声”。颈联描写了观内的景物,先是描写了高处“空坛”的宁静,然后是描写了低处“小洞”的幽静,生动地展现了道士居住的仙游观的宁静雅致的景色。末联直抒胸臆,引用了《远游》的语言,称赞这个地方是神仙居住的丹丘妙地,不需要再去寻找其他地方了,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作者在宿雨初收、风景凄清的时候见到了仙游观。在暮霭中,山色与秦地的树影遥相呼应,捣衣的砧声仿佛在报告着汉宫已经进入了秋天。稀疏的青松投下纵横交错的树影,道坛上空寂静宁和,细草散发着芳香,洞府幽深。整首诗既有远景,又有近景,着重描绘了道观幽静的景物。

整首诗的语言优美秀丽,音调悦耳和谐,读起来流畅动听。然而,诗的内容却显得空洞而缺乏深意,只适合吟咏,无法引起人们的思考。 《同题仙游观》鉴赏详情»

唐代诗人韩翃的照片
韩翃

韩翃(字君平)是唐代著名诗人,出生于南阳(今河南南阳)。他是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一的才子。天宝13年(754年),他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来,他随侯希逸回朝,在长安闲居了十年。

建中年间,韩翃因创作了《寒食》诗而受到唐德宗的赏识,因此被提拔为中书舍人。他的诗歌风格轻巧,描写景物别致,因此在当时广为传诵。

关于韩翃的生平和死亡的具体信息目前并不清楚,没有相关的记录。

猜您喜欢

九日

宋代 范仲淹

欲赋前贤九日诗,茱萸相斗一枝枝。
可怜宋玉情无限,争似陶潜醉不知。
绿鬓爱随风景变,黄华能与岁寒期。
登高回处狂多少,笑杀襄阳拍手儿。

严先生祠堂记

宋代 范仲淹

先生,汉光武之故人也。
相尚以道。
及帝握《赤符》,乘六龙,得圣人之时,臣妾亿兆,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节高之。
既而动星象,归江湖,得圣人之清。
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礼下之。
在《蛊》之上九,众方有为,而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
在《屯》之初九,阳德方亨,而能“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光武以之。
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
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而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
仲淹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乃复为其后者四家,以奉祠事。
又从而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书扇示门人

宋代 范仲淹

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地后人收。
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收人在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