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二月三日,丕白。
岁月易得,别来行复四年。
三年不见,《东山》犹叹其远,况乃过之,思何可支!虽书疏往返,未足解其劳结。
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
谓百年己分,可长共相保,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言之伤心。
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观其姓名,已为鬼录。
追思昔游,犹在心目,而此诸子,化为粪壤,可复道哉?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立。
而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矣。
著《中论》二十余篇,成一家之言,词义典雅,足传于后,此子为不朽矣。
德琏常斐然有述作之意,其才学足以著书,美志不遂,良可痛惜。
间者历览诸子之文,对之抆泪,既痛逝者,行自念也。
孔璋章表殊健,微为繁富。
公干有逸气,但未遒耳;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
元瑜书记翩翩,致足乐也。
仲宣独自善于辞赋,惜其体弱,不足起其文,至于所善,古人无以远过。
昔伯牙绝弦于钟期,仲尼覆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
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一时之儁也,今之存者,已不逮矣。
后生可畏,来者难诬,然恐吾与足下不及见也。
年行已长大,所怀万端,时有所虑,至通夜不瞑,志意何时复类昔日?已成老翁,但未白头耳。
光武言:"年三十余,在兵中十岁,所更非一。
"吾德不及之,而年与之齐矣。
以犬羊之质,服虎豹之文,无众星之明,假日月之光,动见瞻观,何时易乎?恐永不复得为昔日游也。
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顷何以自娱?颇复有所述造不?东望於邑,裁书叙心。
丕白。
译文:
二月三日,曹丕说。时间过得很快,我们分别又将四年。三年不见,《东山》诗里的士兵尚且感叹离别时间太长,何况我们分别都已经超过三年,思念之情怎么能够忍受呢!虽然书信来往,不足以解除郁结在心头的深切怀念之情。
前一年流行疾疫,亲戚朋友多数遭受不幸,徐干、陈琳、应瑒、刘桢,很快相继都去世,我内心的悲痛怎么能用言语表达啊?过去在一起交往相处,外出时车子连着车子,休息时座位相连,何曾片刻互相分离!每当我们互相传杯饮酒的时候,弦乐管乐一齐伴奏,酒喝得痛快,满面红光,仰头吟诵自己刚作出的诗,每当沉醉在欢乐的时候,恍惚间却未觉得这是难得的欢乐。我以为百年长寿是每人应有一份,长久地相互在一起,怎想到几年之间,这些好朋友差不多都死光了,说到这里非常痛心。近来编定他们的遗著,合起来成为一本集子,看他们的姓名,已经是在阴间死者的名册。追想过去交往相好的日子,还历历在目,而这些好友,都死去化为粪土,怎么忍心再说呢?
纵观古今文人,大多都不拘小节,很少能在名誉和节操上立身的。但只有徐干既有文才,又有好的品德,宁静淡泊,少嗜欲,有不贪图权位隐退之心,可以说是文雅而又朴实的君子。他著有《中论》二十多篇,自成一家的论著,文辞典雅,足以流传后世,他的精神、成就永远存在。应瑒文采出众常有著述之意,他的才能学识足以著书,但他美好的愿望没有实现,实在应该痛惜。近来遍阅他们的文章,看后不禁拭泪,既痛念逝去的好友,而且又想到自己生命短促。陈琳的章表文笔很雄健有力,但稍微有些冗长。刘桢的文风洒脱奔放,只是还不够有力罢了,他的五言诗很完美,在同代人中最妙。阮瑀的书札文词美丽,使人感到十分快乐。王粲只擅长辞赋,可惜风格纤弱,不能够振作起文章气势,至于他擅长的,古代没有人能超过很远。过去伯牙在钟子期死后破琴绝弦,终身不再鼓琴,痛
《与吴质书》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在三国时期,曹丕是魏国的第二位皇帝,他与建安七子中的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都是过从慎密的好友。这些人才辈出,才华横溢,与曹丕有着深厚的友谊。
然而,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一场瘟疫在这个友谊团体中肆虐。徐干、阮瑀、应玚、陈琳、刘桢同时病倒,不久后相继病故。同年,王粲也离世了。这一系列的不幸事件让曹丕内心深感悲痛和失落。
为了表达对逝去好友的思念和悲痛,曹丕决定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给一起同游宴的吴质写一封信。这封信是曹丕倾诉内心痛苦的一种方式,也是对逝去好友的追忆和怀念。
这封信可能包含了曹丕对逝去好友的回忆和赞美,对友谊的珍视和感激,以及对生命的思考和反思。通过这封信,曹丕希望能够表达自己对逝去好友的深深思念之情,同时也希望能够借此信来宣泄自己内心的悲痛和痛苦。
这封信的写作背景是建立在曹丕与建安七子之间的深厚友谊和他们相继离世的悲痛事件之上。通过这封信,曹丕希望能够以文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也为逝去的好友们留下一份深情厚意的纪念。
《与吴质书》创作背景详情»
深厚友情和思念之情。整篇文章通过描写作者对朋友的思念、怀念以及对文学的重视,展现了作者对亡友的深切怀念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文章还通过对建安诸子文章的评论和对自我的总结,表达了作者对知音难求的遗憾和对自己的激励。最后,作者通过询问吴质的生活和著述情况,再次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切和深厚友情。整篇文章情感真挚,语言优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与吴质书》讲解详情»
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开国皇帝。他在位期间,致力于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并与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了汉朝在西域的设置。除了军事和政治方面的成就,曹丕自幼就对文学有浓厚的兴趣,他在诗、赋、文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尤其擅长于五言诗。他与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称为“三曹”,至今还有他的诗集《魏文帝集》流传下来。此外,曹丕还著有《典论》,其中的《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
曹丕去世后,被追尊为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谥号为文皇帝。他被葬于首阳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