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赏析主要是对一首词进行了解读和分析。词的主题是宦海浮沉的落寞心情。文章首先指出词的起笔三句是叙事的,描述了词人来到高亭上眺望远方的情景,表现出他的孤独感和念远怀乡之情。接着,词中描写了一场好雨洗去了热燥和烦闷,词人得到了满足。然后,词中描写了雨后的情景,暮色中的寒鸦和秋意给人一种惆怅的感觉,词人感叹时间的流逝。最后,文章提到了唐柳宗元的一首诗,认为这首诗和《鹊桥仙》的情绪相似,都是忧中求乐,乐中有忧,最终无法摆脱忧愁的纠缠。
整篇赏析通过对词的内容和情感的分析,揭示了词人在宦海中的浮沉和落寞心情,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文章还引用了其他作品进行对比,进一步加深了对《鹊桥仙》的理解。
《鹊桥仙·扁舟昨泊》赏析详情»
吴潜(1195—1262),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他于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他被任命为参知政事,拜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然而次年他被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吴潜被任命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来改封许国公。然而他被贾似道等人排挤,再次被罢相,被贬谪到建昌军,后来又被徙到潮州、循州。
吴潜与姜夔、吴文英等人有交往,但他的词风更接近于辛弃疾。他的词作多抒发了他对于济时忧国的抱负和对于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他的词格调沉郁,感慨特深。他著有《履斋遗集》,并且还有一部词集《履斋诗余》。关于吴潜的生平和作品,这些著作都提供了重要的资料。